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品茗论建 溯本求源  > 正文
艾未未:建筑的本质就是建还是不建
发布时间: 2010-06-10   来源:艾未未BLOG投稿 

 

 

 

如果说西方的现代诗人是喝着波德莱尔的乳汁长大,那么中国的现代诗人不曾受过艾青影响的也寥寥无几。但当你见到艾未未的时候,却发现他不是一个喜欢抒情的人。作为大诗人的儿子,艾未未更擅长的是颠覆,用他即兴的语言,推倒既成的标准和艺术的樊篱,也包括他自己。

以下是艾未未即兴对建筑发表的系列见解,在他看来,建筑的本质就是建还是不建。

 

        问:您做了很多与家具有关的艺术品,据我所知杜尚也做了一个门放在直角上。

答:一个可以同时是关着和开着的门,在一个墙角上开了这扇关了那扇。一个人如果了解杜尚的话,就不需要看当代艺术史和其它与艺术有关的东西了。

问:我想知道您在创作的时候灵感来自那里?是日积月累还是灵光乍现?

答:这个很难说,一半是烦躁一半是无聊的时候,因为在烦躁和无聊的时候排斥了其他的诱惑,你会进到一个比较偏的一个状态,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状态,这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有时候也挺为这个发愁的。

问:我经常听你说某某让你做什么,在没有人让你做东西的时候您又是如何说服甲方让他们同意做你的那些怪异的建筑呢?

答: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说服过一个甲方,我开始做建筑的时候有个朋友说“你当然容易了,既是甲方也是乙方”。因为我第一个建筑是为自己做的,做了以后有很多建筑师认为好,我就这样把这事给糊弄过去了。在后来60多个建筑里,我们从来没有找过别人,都是别人来找我们。我也从来不会想去说服别人。我们特别自卑,根本说服不了别人,因为我觉得这样需要我说服的人都我是没办法说服的。

问:老师,我有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人说艺术家的每一个作品都是自己的心声所想,看到您的作品让我想到798那些怪诞,诡异,暴力的一些所谓现代艺术,不知道这些作品中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有的话,想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什么?或者是让观众从这些作品中得到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知道现代艺术越来越难以让人看懂,故意偏离公众,这让我想起印象派绘画在创始最初的时候也是遭到公众的攻击漫骂和不理解。但是最终她还是走向了公众,不知道现代艺术能否像印象派绘画一样走向公众,如果有可能的话,大约的路程是如何?

答:我觉得任何思考都是有价值的,表达了思考者的一个状态,如果他只有这个状态的话,我们也必须尊重这个状态。首先我觉得你很简单的评判了一些你不熟悉的事物,你应该尊重那些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当然我也是他们其中一份子,我今天就很有诚意的来向你介绍我的工作,你可以采用你的想法或者有你的看法,所以我不必去为我自己做太多辩解。第二个关于现代艺术与公众的关系问题,不是仅仅说现代艺术走向观众或者观众走向现代艺术,我认为艺术本身与今天的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艺术是艺术公众是公众,这种错误的说法通常在美术史的教育中是这样的。包括刚才我们谈到的杨佳案,社会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是艺术的一部分,我做建筑今天与大家的谈话,与我的作品与艺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问:我记得您在您的博客上说过,中国的设计比中国足球还差,我想请教您,中国设计差的原因,是因为设计者的问题,还是公众对这些作品的接受能力所导致的这样差的局面?

答:古代的设计者是优秀的,这段文化很长涉及范围很广,中国又是一个非常讲究的民族。我说的中国的设计差是指今天的设计。原因来自于近百年尤其是近五十年,中国是一个非常不幸的社会,这个不幸是来自于中国的人文主义,个人自由思考受到了历史性冲击和政治干涉,使我们的教育和文化的生长环境受到了限制。在一个缺少自由和自由精神的国度,经济的困绕和其他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困难,在这种种困境下的文化和艺术的缺乏。设计是跟多种行业联系在一起的,它与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文化发展状态,自我意识,自信程度有关,跟科技发展和材料有关,综合以上原因。

问:我看过一些报道就是关于《童话》这个活动中参与者,他们有农民有学生有没有收入的人,他们对您的《童话》的感觉是,他们认识的《童话》是“我本来是一无所有,是艾未未先生让我获得了一次免费出国旅游的经历”他们心中的童话就是这个。那么跟你一起参加这个艺术事件的人的这种感受跟您的艺术理念是不一样的,那您是怎么与他们建立起理解与相互理解的关系的?还有一个就是您做的那个“鄂尔多斯100”这个项目,那么这些建筑的甲方实际上是一些大款或者富豪,他们也不理解您的艺术理念和实践,那么您又是如何与他们建立互相理解的关系?

答:你涉及了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理解的问题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生活中,这种人和人的关系和理解,交流的可能性,是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一种宗教或者社会时期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是这么容易实现,这样就不存在问题了。作为一个所谓的创作者,不管是艺术家也好建筑师,你是将自己的知识及经验作为专业知识来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原始的逻辑和你创造热情所在,在这个过程当中并不是一定要达到某种理解,而是说这种努力提供了一种可能,或建立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理解是可能产生的。这是重要的,因为很多作品是不可能被理解的,不可能理解的作品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未必是好作品。

问:有没有什么创意可以培养一个小孩子成为艺术家?自由的表达的社会氛围是否一定是创意和创造的必要条件。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什么可教什么是不可以教这个问题。我觉得人出生以后,你的个人的能力和结束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所说的差别是某种经验,尽管我们的经验多少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但我认为实践是大于书本的,书本上的经验最终是要放到实践上去,当然这在某些方面是不适用的,但是在艺术和设计方面生活经验很重要。第二个是自由度和创造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我觉得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只能说通常是有关系的,就如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你不会买一个漂亮的帽子和头巾,这是浅显的说法。实际上即使温饱解决了,很多国家处在富裕的阶段,也没有很好的创造力。所谓的创造至少跟两块有关,一个是跟精神品质历史经验有关,另一个跟你的创作能力有关,所谓创作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是如何具有原始性。这个原始性是从哪出现的,这跟你的态度,颠覆能力,判断和批判的意识有关,跟理性有很强关系,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

问:您说您受到杜尚的影响很大,杜尚有这样一句话“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艺术”,换个角度说对艺术的理解,任何东西都能成为艺术。那么您作为艺术家在您做艺术的时候如何理解艺术的差别和思变。

答:你已经把问题回答的很清楚了。当一切都可能成为艺术的时候艺术就什么都不是了,当艺术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它就确实是跟每个人有关。这个问题你解释的很清楚了。

问:我是学结构的,大家都知道鸟巢这个钢结构有些不合理里地方,你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你们是如何对这个结构进行考虑的?

答:建筑师对结构合理性的考虑,我觉得结构的合理性一定是在不合理性出现的时候,结构合理性才可能有意义,才可能出现一次新的所谓的突破。如果这个不合理性不出现的时候,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合理性出现。

问:我想请问您当下中国什么样的建筑是好的建筑?

答:这很有意思,我觉得中国当下,当下这个词挺有意思,很黄很暴力。如果是概括的说,没有很好的建筑。这样说是否也很暴力呢,但是这是很切实的一句话。什么叫好的建筑?在每时期,每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在中国今天这种速度这种规模这种方式下,是不是有建筑师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今天的伦理和制作方式,我觉得有关这些问题的探讨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多数学校教育学生,只是期望成为一个模仿大师作品或者某一种美学,而这些美学是伪美学。所有的作品离开那个时期的需求是没有任何含义的,那是些陷阱,我们应该知道建筑不仅仅是模仿,我看到中国现阶段的建筑师是处在一个非常被动和没有觉悟的状态,中国不存在好的建筑师。

问:还有您请了外国的100个建筑师去鄂尔多斯做项目,您是否会考虑把这个机会留给清华的学生?培养我们中国自己的建筑师。

答:我把机会留给了中国的建筑师。建筑是大家一起共享的事情,每一件作品,包括我的作品都是大家能够看到的,并不是为我自己做的。

问:您的作品很多都跟几何有关,您的建筑当中窗户特别简单,还有就是你帮新加坡设计师做的别墅改造的方案窗户就是很小很巧,您的这些窗户体现的一些特殊的形状和个人设计的风格跟您的宗教信仰和对世界的看法有什么联系?

答:首先我没有宗教信仰,对世界的看法比较简陋。关于窗户这个事情呢,我是有看法的,在密斯以后的现代建筑,西方建筑对窗户的理解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我认为他们是不太理解建筑空间的。对我来说,对光源的控制和对窗户的控制,是空间营造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我看过很多建筑,包括很多有名的建筑都是大面积的窗户,使得室内外的分界很不清晰,这对我来说是有问题的。有一次在谈东方人的空间对光源的需求,还有东方人的心理与西方不同的时候,我发现台下有个白发的老头站起来走了,后来他们告诉我,那是个著名的美国的建筑师,他盖了漂亮的四周都是窗户的房子。

问:您能谈下您对《童话》这个作品的想法吗?这个作品应该是一个参与进去的作品,而您今天只是放了一两张照片,我对这个作品很感兴趣,您能向我们解释下吗?

答:这个作品是没有办法真正用语言和图片来讲的,因为它是一个参与性的作品,而且它的含义我也不能很清楚的讲出来,我只能说我提供了一种条件,设计了一种可能性,搭建了一个框架。参与者从两岁到七十岁,有职员有山里的山民。从没有名字的少数民族妇女到刚上学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这个含义跟他们生活的经验有关。

问:您认为建筑的本质是什么?

答:建筑的本质就是建还是不建。

问:您的建筑类作品和其他类作品中最重要的观众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答:最重要的观众就是你吧,如果你是两个人的话就有不同。

问:请您再系统的解释一下当代艺术。

答:我们谈到当代艺术是在谈一种方式,有人说当代艺术替代了哲学。当时有个艺术家写过一篇 “哲学之后的艺术”,有机会去看看这篇文章,他提到当代艺术怎么替代了哲学。实际上当代艺术由于它的感性存在的特征,使得它与今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这种分裂的状态有了更近的关系,因为它是无常的。

问:当您面对人类如此浩瀚的智慧海洋历史和您自己深不可测的内心还有与他人交往的这种困惑,您是否感觉过绝望?

答:我说生命是一个奇迹,奇迹来自于每天都很绝望但是每天还有那么多新鲜事存在。

问:您的作品跟公共艺术有什么大的关系吗?

答:通常说的公共艺术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因为所有在公共范围内的东西都是公共艺术。人造的任何一个桥梁,任何一个景观,只要是跟公共共享有关,通过人来定义的一个建筑物都是公共艺术,当一个人说他做的是公共艺术,那是在欺骗在贩卖最差的东西。

问:那我的问题是您在做每一个作品的时候有没有期望是做到很完美?

答:我对作品的要求是很苛刻的,我觉得应该把话说清楚,事情既然决定要做,就应该把它做到你认为合适的位置上去,它并不一定是完美的。否则你失去了做的理由,是一种自尊吧。为什么我不做建筑,这样回答,因为我觉得我不可能在这里做建筑能达到我需要的可能性,我在村里做我可以控制,为我自己做我可以控制,如果太大了我的可控制程度就很低,这个时候是一种自我的羞辱。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