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访谈 > 设计英才  > 正文
李想:随想而为,非想勿建
发布时间: 2011-12-02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畅言网:您现在是设计总监,我相信您也做过非常多的项目,那么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事呢?

李想:很多。我至今没有忘记的都是让我非常难忘的事,我说两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我在马来西亚实习时的老板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现在对建筑上的一些苛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习惯。当时的那个老板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员工做什么项目都要求被告知创意的因果原因。记得当时我做的是当地的一个文化交流中心,我选择了三角形的平面图,完全是直觉。老板看到后就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三角形,我回答不出原因,只能返回推敲修改,经过论证,三角形确实与地块及周围环境不协调,而最佳方案应该是正方形。更改之后在选择建筑物外立面材质时我选择了玻璃幕墙,那么我所设计的这个项目就会非常突出。不过最后还是被老板否决了,老板的理由是我当时没有考虑到的,因为马来西亚全年都很热,如果用玻璃幕墙,那必须要用三层玻璃的那种,这会增加项目的整体造价。从那个时候我就明白,建筑不可以按照建筑师的意愿“随性而做”,必须要根据业主的需求以及周围的环境来决定。第二件事就与这件事有些恰恰相反。在英国上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欧洲的建筑师大赛,是英国皇家建筑协会组织的活动,题目是北爱尔兰驻英国大使馆,在伯明翰市。我当时的参赛作品是解构主义风格,整个建筑大部分是铁结构,评委可能会感觉与周围的建筑不协调,但是我坚持我的想法和理念,我认为我的建筑表达出了北爱尔兰人与英格兰人的友好关系,最终我的理念被评为认可而最终获奖。这件事也给了我不同的启示,建筑师做项目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固然重要,但是展现建筑的真正含义,坚持这种灵感才是最重要的。正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这些小事综合起来,从而促成了我现在的工作态度。有些事情是需要坚持的,有些是要放弃的;有些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也不能强求。

拥抱草地

畅言网:看您的照片我们知道您在生活中是很爱笑的人,工作中又很严肃,您是怎样协调工作与生活角色转换的呢?

李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难。因为我并没有刻意的去转换、协调。我有自己的原侧,以燥修吾,越烦躁月可以修炼自己的心态。我平时是想笑就笑,想严肃也会严肃的人,是很自然的事,不需要过渡,平时我与我的业主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很好玩的事情时,我常常会放声大笑,如果会说到一些报价等敏感的问题时,表情自然就会严肃起来。做当下需要做的事,让真情自然流露。这是我的生活态度。

畅言网: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的女人并不多见,有很多光鲜的职业供您选择,而您为什么要选择建筑师这个职业呢?您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是什么呢?

李想:做建筑也很光鲜。不是么?其实我认为还是与建筑有缘,应该是天性使然吧。

建筑也是艺术的一种。有人说过,建筑是艺术之母。因为建筑师需要控制的方面非常广泛,要比其他平面艺术或行为艺术更深奥。对建筑来说,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艺术反映建筑师的思想及生活状态,并且真实存在与我们的世界中,是最淡薄、最显而易见的。通过建筑可以发现人的本性,当然这需要我们的思想去捕捉。建筑师也是艺术家,艺术家应该更懂生活,可以撕掉许多虚伪的外表。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工作之余休闲时刻

畅言网:“绿色、低碳”是很热门的话题,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李想:我把“绿色、低碳”分为两种,即物理方面与化学方面。所谓物理方面就是事物本身存在的,而化学方面则是人造事物。就物理方面来说,像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风水、窗户的朝向,当然还有厕所的摆放位置,因为厕所的摆放位置与下水管道的走向有很大关系。但是这些方面会被很多建筑师所忽略,其实这些方面在绿色建筑中有很大的主导作用。建筑师捕捉到这些,并把它们的作用放大,让其产生的后续连锁效应更强,那么他所做的就是绿色建筑。比如,如果窗户在向阳的位置,自然光线完全可以满足房间所需,那么就可以省掉开灯所消耗的能源,这就是一种绿色建筑。再如西方国家比较热衷的百叶窗,它可以根据光线的不同而调整并折射进房间,从而满足室内对光线的需求,这其实也是一种物理手法,建筑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来控制。当然,具体到住宅所用的灯是否为节能灯,这并不是建筑师所能控制的,建筑师只能给出建议。“绿色、低碳”建筑其实是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我希望我的业主都有这种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起缔造“绿色建筑”。建筑师则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最首要的。

畅言网:建筑师平时做项目周期很短,压力很大,那么您工作之余会选择哪些方式来放松自己呢?给您印象深刻的国家有哪些呢?

李想:我平时爱好很广泛。工作不忙的时候我会打保龄球、桌球、弹钢琴、看书。荷兰、法国给我的感觉都不错。

在阿姆斯特丹的街边

畅言网:您在马来西亚和英国都读过建筑系,您感觉两个国家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呢?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差异的?

李想:不同的学校,教授方法自然也不同。马来西亚那个学校的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严厉,我们每个星期会被要求做一次讲演,每一次讲演中老师都会问非常多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出就会被训的非常厉害。老师如果要求我们每周上课之前上交几十张图纸,没有一个学生敢说“不”。而到了英国,情况正好相反,老师会很和蔼的要求我们每周上课之前交一张图纸,而同学都会抱怨时间太短,老师就会再拖延一个星期让我们上交。我认为关键还是自身的努力,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论多么优秀的学校都有差劲的学生,而再差的学校也会有天分非常高的学生,每个学校的历史与教学方式可能是影响学生素质的原因,但是我感觉自身因素才是改变每个人未来的决定性因素。

畅言网:您做建筑中感觉最满意的是什么呢?

李想:建筑师做出优秀的项目是建筑师所在的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我最满意的是我的团队是最优秀的。

采访后记:

伟大的作家巴金晚年创作过一部杂文集《随想录》,是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人生态度,随想,只是幻影。我们期待李想可以在她的“唯想”之路继续走下去。

 

责任编辑: Liang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