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访谈 > 设计英才  > 正文
尹臻:玩儿音乐的建筑师
发布时间: 2012-01-17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公司

畅言网:我们和CCDI接触后,发现公司的氛围很好,这与公司的管理以及企业文化有哪些关系?

尹臻:其实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事情,比如我们组建乐队,如果公司高层领导不给予支持的话也是很难通过的。其实CCDI设计集团总经理赵小钧也是一个“通才”,他上大学的时候学过打鼓,现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有一架古筝,他也比较喜欢这件事情。CCDI有一句口号叫做“品质空间、快乐设计”,快乐二字很重要。公司每年年会的节目(包括舞蹈、京剧等)一般都有专业老师指导,老师都是公司花钱请来的,这在一般设计院中是很少见的。

畅言网:请谈一下在CCDI工作的感受以及公司的发展进程。

尹臻:我经历了CCDI几次重大的变化,从一个规模适中的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设计院,CCDI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我刚来到公司工作的时候,全国的员工加在一起只有500多人,自从成功中标水立方项目之后,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以及针对奥运项目的体育事业部。那时候公司总部在深圳,在上海和北京也开设了分公司。随着奥运项目的成功,公司迅速树立起了品牌,开始快速成长。这个快速成长期在2008年及以后,2007年是在为迅速成长打基础。当时为了快速成长,公司调整为矩阵式结构,区域公司事业部交叉并行,分出来很多部门,每个部门再去自己逐渐壮大,把力量分散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聚集在4个公司里面。每个团队可以尽最大的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迅速扩张,2008年迅速扩张一次,2010年又扩张一次。以前我在深圳公司工作的时候,同事之间要么互相认识,要么是脸熟,大家在电梯里见面都会点头致意、打招呼,到2007、2008年的时候突然会发现很多人根本没有见过面。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们在深圳公司工作的时候,大家互相交谈的时候都会说:“你那个项目的某某问题解决没有?”因为当时大家已经熟悉到都知道每个人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再过一段时间后,大家见面的时候就会问:“你最近做什么呢?”互相已经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了。最近这段时间可能即使是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的人也会说:“你是谁?”大家已经互相不认识了。

畅言网:CCDI作为民营设计院,肯定与国有院有很多不同,请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尹臻:主要是诉求不同,有些人在大院辞职之后基本上不能再回去的,但CCDI很多离职员工还可以回到公司工作的。包括我们部门也是一样,在我这里离开的员工在正式离职之前我都会和他们说:只要想回来的时候随时可以回来。我会给他们提供很多机会,告诉他们在CCDI能有什么样的发展以及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希望到外面去看一看,这是很正常的。我与一些大型设计院、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甚至甲方都合作过,知道他们的公司情况,一些东西他们也会很不适应。讲过这些之后,如果他们还是听不进去,那么就可以过去体验一下,出去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回来就会更加珍惜这里。

我们部门相当于某些院的综合设计所,我们叫业务发展中心。一些设计院的方法是专业化发展,2006年的时候CCDI也是这样的,当时分为几个事业部,比如住宅事业部、工建事业部,医疗事业部等。如今我们已经把这个分类打破了,现在的方式叫做产品和资源,那些专业设计所、事业部现在叫做资源团队,具体来做设计。而产品则是做技术研发、技术积累。可能会有体育产品、酒店产品、医疗产品等。对于产品这条线,可能他们的业务非常少,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公司相关业务的积累,包括这项业务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等。对于资源来说,大家都是设计师,这些设计师不对资源加以要求,并非某些设计师只能接酒店项目、医疗项目等等。你可以以某个类型的项目为主,但也可以接其他项目。项目接下来的时候,本身就具有了一个属性,归到某一类产品后,这样的产品本身希望和什么样的资源团队合作,这是可以选择的。同样,资源团队想和什么样的产品进行合作也是可以选择的,这就变成一种类似男女嘉宾相互吸引的模式。这个方式的优势非常大,能够把所有团队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CCDI是一个非常注重市场的公司,公司有专门的市场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模式。公司在外部整合的同时,也会在公司内部出现一个资源整合的状态。这样的话,只要有足够的资源整合能力,所有的资源都是可以为我所用。

热情洋溢的表演

经验之谈

畅言网:您个人在CCDI这7年的工作中有哪些感受,有哪些经验与年轻人分享?

尹臻:我的这些经验会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向一些年轻设计师介绍我的工作经历。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是需要很多要素的: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人在大学里混了4、5年,当时觉得无所谓,但真正到工作中才会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理论知识很重要。第二就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过程也是很重要,因为在实践中有些知识已经滞后了,尤其是现在的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很快,所以实战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是百战百败,还是要百败百战。我在来CCDI的前三年没有做过一个项目,这三年里也面临了外面一些高新的诱惑。但到第三年的时候,接连有五个项目中标,当然其中有一些会被规则掉,但至少从专业技术层面有了质的飞跃。这时候在做设计、看待问题方面,站的角度和高度就会不一样了。第四点是对自己要狠,这一点一定要做到,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要非常高。第五是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领导,不至于走偏方向。前五个因素都具备后,最后就是要有一个可遇不可求的运气。正式拥有了这几点,我才能在CCDI走到现在。

其中,实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些前辈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可能就是一句话,但这一句话可能是看几十页书才能找到的答案,这对我来说太宝贵了。有些设计师在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情时,总是说自己很忙,实际上这是他们不会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另外也可能是经历的事情少一些,承受压力的能力弱一些。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