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建筑大师何镜堂建言东莞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 2010-08-17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8月16日,中国著名建筑大师何镜堂院士回老家了,在莞城文化广场报告厅作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想的交融—————漫谈中国建筑文化与中国馆建筑创作”的讲座,与乡亲父老分享“中国馆”的故事,畅谈中国传统建筑未来发展,并为东莞的城市建设出谋献策,奉献力量。乡亲们与何院士面对面交流,既是在请教探讨,更像是在叙旧乡情。开始担心外观红色不为接受为外界所了解的,何镜堂团队设计的国家馆“东方之冠”,从参选、评选、落选到入选,可谓一波三折。

何镜堂”(图片来源:百度)

其实不但“东方之冠”的诞生是那么曲折,就连“中国馆”的外观颜色,也令何镜堂绞尽了脑汁。中国馆建好了,该穿什么“衣服”好呢?何镜堂在苦苦思考着。他说,上海没有什么大红颜色的建筑,如果采用中国传统的红色,那么能否与周边建筑相映衬,上海的市民能否接受?全国人民又能否接受,何镜堂毅然选择了“中国红”,他说“中国红”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

经过与专家商议,中国馆借鉴故宫的色彩采取多种红的渐变,从外表从上到下,由深到浅四种红色的“退晕”渐变,整个中国馆呈现同一种红颜色,给人一种大器、经典、稳重之感。

“东方之冠”(图片来源:百度)

最满意作品是“中国馆”及“大屠杀纪念馆”

“东方之冠”的诞生,让何镜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界的明星,被冠以“中国馆之父”的赞誉,可见其影响力。何镜堂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中国建筑界最高奖)。他的建筑作品响遍全国,他也是东莞岭南新建筑创作的先驱者。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建筑界评出解放以来的300个优秀建筑,何镜堂经手的有13个,是最多的一位。

由何镜堂领衔设计的奥运会羽毛球馆、摔跤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鸦片战争海战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广东医学院松山湖校区等。

何镜堂设计那么多精品,到底那件才是他最喜欢的?很多市民都关注这个问题。何镜堂说,首先是“中国馆”,另外便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这个纪念馆,让人走进去回忆历史,心情很沉重,但是走出来看到希望与和平,心情变得轻松多了。通过情景构造以及背景特色,让人谨记历史与争取。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图片来源:百度)

建言东莞城市建设彰显“文化”特色

“现在城市较量的,不是取决于GDP,而是比文化”何镜堂说,东莞要打造“文化名城”目标,就要让城市建设彰显“文化”特色,在建筑上有鲜明的体现。

他说,东莞的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提升很快,一系列重量级工程已奠定了东莞城市建设的基础,像东莞大道很好提升东莞的规划建设,松山湖园区是东莞园区建设的典范,对莞未来的规划都有指导性意义。

有市民向何镜堂提出了问题:有四家单位方案入选了中央商务区,其中参与竞标的一位法国设计师,认为东莞的建筑比较乱。你认为如何去规划中央商务区的建设风格?何镜堂说,城市建设需要整体美,与环境相适应,达到最和谐。从整个城市看,有什么定位,再规划怎么的建筑风格,再细分到自身区域是一个整体,可以体现出岭南特色,但是不要误以为都做可园风格的岭南特色,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相关

参与“三旧”改造

恢复莞河流原貌

何镜堂设计范畴非常广泛,不仅是新规划的,同时在旧城改造上,同样精品不断。在广州,他主持了越秀区解放中路的旧城改造,善于保持原貌特色,同时加以新时代元素,赢得了赞誉。

何镜堂说,如何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是“三旧”改造需要思考的。如何在原貌特色保留下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规划,才是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我参与莞城的“三旧”改造,我的设计理念就是恢复更多传统特色的原貌,准备恢复体现莞城特色的“珊洲河”原貌,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同时增加新亮点。河流缓缓流动,周边是复古风格的店铺,喝喝咖啡,聊天叙旧,非常惬意。何镜堂憧憬着未来规划的“珊洲河”工程。

“只要家乡叫我做的,我都会尽力而为,义不容辞。”何镜堂回馈家乡的脚步也从未停止。除了大家熟悉的得意作品外,何镜堂与他的团队,中标了石龙新火车站,正开始设计。还有松山湖生态园,南城、万江政府大楼、厚街文化中心等。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