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计划”
发布时间: 2010-08-0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中国已正式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针对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优先领域和关键问题,部署了一批项目,为维护国家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在全世界范围内,像印度、巴基斯坦等热带、副热带地区是典型的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地区,每年都有数千人因热浪袭击致死。

新增“热点” 

近年来,我国以及欧洲、美国、日本等原本较凉爽的中高纬度地区,天气也日趋炎热,极端高温事件增多,逐渐成为新的高温频发地区。

“热点”问题

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和频率,改变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已正式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针对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优先领域和关键问题,部署了一批项目,为维护国家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中国在南方遭受连日暴雨袭击的同时,也有有多个省区市遭高温炙烤,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42℃以上。中国为什么会相继出现“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未来的抗灾减灾形势会怎样?

今年热浪袭击了世界的很多地区(来源:百度)

“病因”系大气环流异常 

有关气象专家介绍,在全世界范围,有些地区或国家比较容易受到热浪的袭击,像印度、巴基斯坦等热带、副热带地区就是典型的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地区,每年都有数千人因热浪袭击致死。但近年来,我国以及欧洲、美国、日本等原本较凉爽的中高纬度地区,天气也日趋炎热,极端高温事件增多,逐渐成为新的高温频发地区。

是什么原因引起我国近期北高温、南洪涝这样的极端天气?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说,大气环流异常引起极端气候条件,但两种极端气候并没有直接联系。

引起高温的直接原因就是,高温地区出现暖性高压,并长期稳定在一个地方。处于这种高压下的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就是高温、高湿,俗称“桑拿天”。南方洪涝灾害方面,任福民说,我国今年的西南季风较弱,使降水北推缓慢,雨带5、6月长期停留在南方,造成了大量降雨。

到底是什么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任福民表示,目前专家正在深入研究中。但可以支持的说法是,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常态化。

 

极端天气正在常态化

 其实,极端天气并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高温和暴雨,自今年年初以来,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现。岁末年初,新疆阿勒泰等地区连续四次遭受强冷空气和暴雪的袭击,出现了60年不遇的风雪灾害;进入春季,西南5省市大旱持续;4月中旬,50年罕见的暴雪突袭已经入春的北方城市;4月底,重庆、贵州遭遇11级大风和20年来罕见的冰雹袭击。

针对未来极端天气是不是会越来越频繁的问题,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这种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50年代全球出现极端气候事件不到10个,上世纪90年代就增加了70多起的极端气候事件,进入本世纪以后,全球出现极端气候事件就更多了,这是一个趋势。

高温正在全方位影响社会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告诉记者,持续高温超过了人体的耐热极限,就会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动物也是如此。另外,高温热浪往往使人心情烦躁,甚至会出现神志不清等现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事故伤亡以及火灾等事件的增加。高温还会使用水量、用电量急剧上升,从而给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同时,高温增加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对一些地区的土壤墒情不利,对作物生长不利,甚至导致农作物减产;高温过程还会加剧干旱的发生发展,森林发生火灾的风险增大。总之,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务必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指出,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和频率,改变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极端气候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过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

地表温度超过50摄氏度(来源:百度)

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计划 

“城市建设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设计,科学防灾设防。就城镇建设来讲,要适应气候变化的特征规律,在气候上进行可行性论证。”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指出,“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又是天气气候非常复杂、地形地貌非常复杂的国家。因此,科学地防灾减灾,非常重要。”他呼吁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评估制度,逐步健全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

据记者了解,今年7月初,中国已正式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针对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优先领域和关键问题,部署了一批项目,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以期全面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维护国家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各地“热”线

 上海

 热浪“包围” 犹如“蒸笼”

 7月31日,上海发出橙色高温警报,市区最高温超越37摄氏度的“酷热线”。走在大街上,感觉热浪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犹如置身“蒸笼”之中。

天津

 医院每天接诊20名中暑者

 近日由于天气炎热,空气湿度较大,天津市几家大型医院接诊中暑患者明显增多,平均每天每所医院接诊在20人左右。

重庆

59年来最热 3人中暑倒地猝死

 前日,重庆20个区县气温飙上40℃,整个山城“滚滚发烫”,3人中暑倒地猝死,解放碑地砖遭烤裂。 重庆城区气温前天下午5时飙升到了全天最高点:40.1℃。这一极端气温也让主城区在昨天一举打破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温纪录。

广东

 未来最高温或超37摄氏度

 3日,广东录得最高气温超过36摄氏度,2日至3日广东省高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未来3日最高温或将超37摄氏度。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