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新加坡政府半价卖“组屋” 解决9成居民住房问题
发布时间: 2010-04-14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年初,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建公共租赁房,计划在3年内先期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解决既不属于廉租房保障对象、又暂时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人群”的住房问题。

重庆的公共租赁房建设刚刚起步,各种政策和制度正逐步完善。

放眼世界,对于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最成功的莫过于新加坡。50年间,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以下简称建屋局)建造了90万间“组屋”,协助了九成住户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全球唯一近乎达到百分之百拥屋率的国家。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究竟有哪些特点,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媒体通过新加坡“组屋”建设的主管单位———新加坡建屋局,对新加坡“组屋”制度进行了详细了解。

郑文山是新加坡建屋局高级公共关系员,他在新加坡建屋局工作了22年,是建屋局的老员工。4年前,他担任了建屋局高级公共关系员的职位。

“每隔一两个星期,我都会接待一两个考察团,他们来自世界各国。4年的时间我一共接待了80多个考察团。”尽管郑文山一再强调,各国在住房保障方面都有自己的好政策,但是言语之间依然流露出对自己工作的自豪:“在全世界,新加坡的‘组屋’保障率是80%,在中国香港是50%,在部分实行‘组屋’的国家也只有10-20%。”

体验组屋:客厅有点小 功能挺齐全

“组屋”究竟是什么样子。作为保障型住房,居住是否舒适?日前,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高级执行公共关系员梁维德的带领下,媒体参观了位于建屋局三楼的新加坡“组屋”的样板房。

根据房间数量的不同,新加坡的“组屋”款式有六种选择,最常见的是4房式单位,适用面积约90平方米,有三间卧房、一个客厅及一个厨房。

据介绍,新加坡的“组屋”在交房时也是清水房,不过厨房和卫生间有基础装修。样板间则是精装修,每个房间都不是太大,但是功能挺齐全。在最小的40多平方米的一房单元里可以看到,虽然面积小,但是功能齐全,甚至还有一间小小的储藏室。

相比国内的室内设计,新加坡更注重房屋功能的完善,因此各种户型的客厅都稍微显得有点小。

站在样板间的三楼,梁维德指着不远处三栋30多层外观极富现代感的建筑说,新加坡建屋局成立有50多年历史了,我们所看到的几栋建筑就是第一代“组屋”拆迁后重建的新房子。

解密组屋:谁出钱?市民出一半 不够政府补

新加坡建屋局高级公共关系员郑文山称,新加坡的房屋分成两类,一是“组屋”即公房,另一类是由私人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在新加坡被称为私房。“组屋”主要由建屋局建设并向特定对象出售。

“组屋”由政府建设,价格也相对便宜,并对出售的对象给予政府补贴。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组屋”价格30万新元左右,为私房价格的一半,而赤字则由政府补贴。至今,已经补助192.81亿新元。

个人购买“组屋”的资金来源大多数都以本身的公积金储蓄来购买“组屋”,政府再进行一定的补贴,收入越低补贴就越高。

此外,个人购房还可以申请贷款,一般来说,新加坡公民只需要动用薪金的20%来偿还购买“组屋”的贷款。

谁来住?条件很宽松 八成人可买

郑文山称,购房者直接向建屋局申请购买“组屋”有四个门槛:申请者以家庭为单位,是新加坡公民;年龄在21岁以上;之前不能拥有私房;家庭月收入上限不超过8000新元。

郑文山称,家庭收入不超过8000新元,这是一个很高的上限了,一般来说80%的新加坡公民都低于这个水平。

在二手市场购买“组屋”,则条件相对宽松,除了新加坡公民,永久性居民也可以购买,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拥有其它私人产业。

对于无力购房的低收入新加坡公民,则可以租赁“组屋”。租金也比较便宜。比如,家庭收入在800新元以下的申请一室一厅,每月的房租最低仅为26元,约合人民币130元。

如何卖?满五年可转 再买要加钱

新加坡公民在购买“组屋”后,使用权是99年,但是中途也可以退出重新购买房产。不过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并且在退出之后再次购买“组屋”时将被收取一定数量的转手费用。

一般来说住满五年,“组屋”可转手,转手不会被征收任何所得税。不过当你再次申请购买“组屋”时,将被征收转手费用,依据购买面积大小的不同,征收1.5~5万新元不等的转手费。比如购买二房式(中国俗称两室一厅)就要收1.5万新元的转手费用。

何时建?七成人报名 项目就开工

尽管新加坡的“组屋”制度被世界认可,不少国家前往学习借鉴。不过,郑文山称新加坡的“组屋”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郑文山举了一个例子,最开始“组屋”采用的是轮候制度,只要你有需求并符合相关条件政府就会给你登记,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购房。不过,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一是有的居民在排到自己的顺序时,不满意房子环境质量宁愿不买,重新排队,造成了房屋空置。此外,由于有不少人想先占个名额,甚至在校大学生业都来排队,供不应求导致价格翻倍。

现在则采用预供制。即政府要在哪里建一个“组屋”项目,提前发布信息,有意向购买的公民达到了总建设套数的70%的时候,再开工建设,很好的避免了以上问题。

郑文山称,随着时代的发展,“组屋”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中。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