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轮番袭击我国西南方,由于强降雨过程的频繁集中,多个省区均遭受暴雨洪涝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包括城市在内的多处房屋被淹或被冲毁,灾区居民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荷兰,这个国家至少经历了40次比较大的水灾。面对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国土海拔在海平面以下的现状,荷兰人最先找到了解决之道——“浮动住宅”。与传统的房子不同,“浮动住宅”展示了对于洪涝天气极大的适应弹性,可以应付海平面上升5米的情况。在类似荷兰这样易受洪水侵扰的国家,这种“浮动住宅”大有用武之地。它是将地基设置在柔软土地上的,当洪水来袭时上层建筑会自动随水位漂浮起来,其底部设有水泥空心砖以增加其地基的稳定性,巨大钢管则可以像锚那样把房屋固定在同一个位置,不随波逐流。因此,居民不会有晕船的感觉。房屋的供水和供电管道全部由柔性材料制造,使之可以适应水体运动而带来的形变,各种电线、天然管线都会随潮水伸缩。如此科学合理且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将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带来人财损失。
针对目前国内的房屋建筑水平,还很难实现类似“浮动住宅”形式的建筑。更多是在传统住宅基础之上增加智能化设施,如同层排水系统。但这些智能化设施只能保证便民使用和建筑寿命,在防止洪涝灾害方面很难发挥作用。房屋开工建设之前,就应该从防洪减灾方面出发,在用料、设计、防治等方面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可选取具有防水、防潮、防漏、防腐蚀的建筑用材,引进或借鉴先进排水技术,提升房屋排水能力,加强房屋受水报警及监管体系,在提升房屋建筑质量的同时,投入更多智能化、人性化设施,保证住房在洪涝之时可承载居民避难,在洪涝之后仍可以继续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在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建设市场上,凭借降低建筑成本来赚取的高额回报已很难在“品质为先”的思想倡导下立足。提升房屋建筑水平,不仅仅是在灾难之下的思考,更是为一个更加良好长久稳固的居住空间做好基础。房市坚挺,重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