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工程为两岸建筑勾勒出了夜色下的美丽身姿
如今,珠江两岸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更加美丽动人,夜晚漫步珠江边已成为不少广州市民休闲的好方式。
灯光夜景光亮工程是大变中的一项重点,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打造广州美丽的夜间照明环境,广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灯光夜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成立了夜景工程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迎亚运灯饰夜景工程统筹协调。
在昨晚的参观中,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简文豪从1998年时的珠江两岸环境整治谈起,回顾了12年间的环境整治工程。简文豪表示,珠江两岸的美丽夜景是逐步打造出来的。过去滨江西路有大量凌乱的广告牌,在两岸环境整治的前期花了大力气逐一拆除。
在谈到珠江两岸光亮工程的特点时,简文豪说,珠江两岸的美从珠江水说起,两岸的灯光都可以看到倒影,跟市民很有亲近感。而且整治总是量力而行,花钱花在刀刃上。从节能考虑,两岸的夜灯不少都用上了LED节能灯。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夜景光亮工程主要是做好“两轴线(珠江轴、新中轴)一核心(海心沙)”、“两城(亚运城、大学城)两中心(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一区域(花园酒店周边地区)”的夜景工程。覆盖了珠江前航道(从白鹅潭至琶洲大桥,跨越12座桥梁)约21公里两岸景观,新中轴线(从火车东站至新电视塔)约4.6公里上的近百栋高层建筑。同时,为了保证全市夜景照明富有层次感,还安排了珠江两岸二、三线主要建筑物、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物以及全市两百多座2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夜景照明工程,覆盖范围约200平方公里。
目前,广州已有12座跨江大桥、46公里珠江岸线及1600余幢建(构)筑物完成光亮工程,形成了珠江两岸、环市东路、天河体育中心周边等重点地段的夜间景观带。主要在珠江沿岸、新中轴地区、花园酒店周边以及全市20层以上高层建筑实施光亮工程,共13个项目。
升级改造后的珠江两岸光亮工程将被打造成为广州夜间照明景观的精品和“一河三岸”旅游观光城市的新名片,珠江两岸将有包括新电视塔、海心沙、星海音乐厅、白鹅潭等多个节点的夜景灯光。而新中轴线夜景灯光将形成一条长约5公里、绵延至江边的梦幻画卷。
“大变”让千街万巷“复活”了广州故事
小北门7月重现越秀山麓
十年,弹指一挥间;大变,你能看得见。小北门重建、沙面重现“欧陆小镇”风情、《三家巷》原型及拍摄地再生……日前,中央驻粤、省直、省内21个地市以及港澳等50多家新闻媒体,深入广州最老城区——越秀、荔湾的千街万巷,亲身感受了历史人文在广州人居环境改变中新的演绎。
从六榕路转进来,媒体采访团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在绿树婆娑的惠吉西路上,两旁的华侨建筑很是醒目,红砖、黑铁门、木格窗,定格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的美……
“广州大变达到了居民群众的期望值。”在六榕街居住了20年的史老师说,“10年间让旧房子变新,新的更加漂亮,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政府刚刚开始整治的时候,居民们确实有点不舒服,但是旧房子整治好后,效果非常明显,居民的精神面貌也好了。”
六榕街旧南海社区是广州首个亚运社区,这个曾是明清南海县衙所在地的旧城区社区,不仅有浓缩、记录和见证了羊城沧桑变迁的百福泉水井美丽的传说、《大公报》报社旧址、《三家巷》拍摄地和“民国小资街”,亚运倒计时牌、亚运文化知识长廊、健身路径等亚运元素的植入,更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浓烈的亚运氛围。史老师说:“着实感到亚运就在家门口,要一齐当好东道主。”
同步实施的重点路段光亮工程包括东风路、黄埔大道、广州大道、环市路、沿江路、中山路、解放路、小北路、康王路等18条路段,它们主要采取的是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等弱照明方式。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路灯的改造升级也在陆续推进当中,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路灯升级工程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LED等节能技术,二是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在不新增投资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据记者了解,亚运前,广州将完成安装5万盏LED路灯的改造目标,今年以内要覆盖老六区,而到2012年,LED路灯要达到全市范围内的全覆盖,届时节能率将达4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