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39岁设计师打造“云中水滴”
发布时间: 2010-04-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世界气象组织馆(图片来源:中国网)

距离世博会开幕日期越来越近了。各大世博场馆也都一一浮出水面,一座被誉为“云中水滴”的诗意建筑——世界气象组织馆备受关注,据了解,这座展馆的设计与承建方来自江苏常州。

机遇来自“偶然”

“世界气象馆到了。”常州一建上海分公司邹献忠总工程师指着眼前的场馆介绍道。这个纯白色的“云中水滴”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大的蒙古包。这个创意来自哪里?

吴晓飞,39岁,常州亚萌科技有限公司青年设计师,从事室内设计已有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陪朋友与法国设计师沟通气象馆的设计方案。“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吴晓飞开始绘制气象馆的蓝图。灵感就从打开中国气象局网页的那一刻开始。“中国气象局的标记是一朵云,再联想到雾、水和彩虹这些虚幻的天气现象,我想到了以‘云’为构思,采用4个大小各异、方向不同的白色扁圆球体相结合就像一朵白云。”吴晓飞说,场馆外观采用亮白色膜结构,形如云状,膜布上均匀布满喷雾点。当喷雾全部开启时,整个展馆宛若一朵漂浮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的白云,梦幻如“云中水滴”。如果日光高度角适合,观展的游客还可以在世博园区内欣赏到“雾中彩虹”。

2008年8月,吴晓飞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提交有关部门,经过4个月的评审,他的方案最终获得了瑞士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的认可,一举中标。

“云朵”随风变化造型

“这到底有多少个喷雾点儿?”气象馆外壁白色的膜布上均匀布满的喷雾点。“3700多个!”现场施工的负责人李玉冬称。当气象馆喷雾时,整个场馆建筑仿佛都融化在雾气当中。风儿一吹,屋顶的雾气会轻轻散开,仿佛这朵云儿随时可能被吹散。由于风的力量随时变幻,这座“云朵”还会随着风儿变化造型。李玉冬表示,他们还给所有的喷雾点设定喷雾程序,这样所有的喷雾开关会定时开启或关闭。气象馆开幕后,这座云中水滴将更加完美。

会呼吸的低碳“外衣”

吴晓飞介绍说,3700多个喷雾点全部打开时,要的不仅是美观,对气象馆来说室内平均气温至少可以降低5℃。空调使用率大大降低,透气展馆会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建筑。喷雾时,还会释放出大量被称为“空中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可以让观展游客在清新、清凉的环境中领略“云顶观象”之奇观。降温、增湿、节能、环保的外层膜结构和雾状喷泉堪称“会呼吸的皮肤”。

“气象馆白色的外墙可不是一层简单的涂料,它是层会呼吸的皮肤。这种白色的膜是一种高科技成分,防风、防雨还具有一定的弹性。”施工负责人李玉冬表示,要给气象馆穿上合适的“外衣”并不简单。每一片膜都通过三维定位,计算膜的面积大小和对其施加的张力大小,再通过剪裁,给每个膜四周施加350kg至600kg的力,才能达到完美服帖。据了解,气象馆的设计充分融入了低碳的理念,采用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材料可全部回收再利用,符合临时建筑定位,又有展览建筑需要的亮丽外观。

“云中水滴”飘落何方?

据介绍,世博会中大部分建筑都属于临时场馆,世界气象馆也不例外。世界气象组织馆将随着世博会的开幕而启用,世博会落幕也将随之关闭。“云中水滴”是建筑中的艺术品,它仅在上海存在6个月的生命。“想到这里心中难免有些惋惜。”一位现场施工人员感叹道。

作为常州人的吴晓飞透露,这件为了世博会建造的艺术品,由常州人一手设计、施工和布展,将经历诞生和拆除。它凝聚了常州人的智慧和心血。目前常州已经有公司关注“云中水滴”在世博会闭馆后的命运,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让这个特殊的世博礼物常驻常州,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神奇魅力。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