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我们面临的挑战。水泥、平板玻璃、陶瓷、传统墙体材料等建材行业的重要产业都是“矿业加窑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对能源的高依赖、高消耗,对环境的高污染、高排放是先天具有的特征。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建筑材料产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煤炭总量约为3亿吨,约占国内煤炭总产量的10%。我国是一个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如何减少煤炭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图片来源:百度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阶段,城市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铁路、地铁、机场、轻轨及房地产建设都处在上升阶段。正是这个历史进程推动了我国建材行业的长足发展。预计2009年我国水泥产量在16.5亿吨上下,平板玻璃在6亿重量箱左右,建筑陶瓷在65亿平方米左右,墙体材料在5000亿标准砖左右。包括石材加工和建筑涂料、卫生洁具等产业在内,我国的主要建材产业的产能和产量都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水泥工业,2009年产量增加了约1.5亿吨以上,增量超过了美国和印度当年产量的总和。我们如何在保证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完成体量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低碳产业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最先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先者、主导者乃至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因此在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会因新的低碳模式而再次拉开差距。从目前全球低碳产业发展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来看,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规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可能成为第三个规制全球发展的总则,引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在根据全球气候谈判确定的世界新体系中必将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主导地位。从长远看,碳交易市场及其碳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因此增加了一个主导世界格局的新平台。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绚丽篇章。本世纪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谁能抢先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作为建材行业的新闻媒体,我们对金融危机狂风巨浪过后发展低碳建材产业充满着期待。我们真诚地希望,2010年能够成为中国低碳建材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我们通过学习思考认为,低碳建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应该是:“调结构、降能耗、优能源、促循环、推交易、增碳汇”。换言之,是一条减量化--利废化--结构优化--新型化的清晰轨迹。唯有这样,才能摘掉戴在我们行业头上的“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三顶“帽子”,才能促进建材行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继续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