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俗,就是庸俗的品位(英文中称Bad Taste)。在生活中,一个人或一件东西,土点旧点倒关系不大,就怕庸俗。这好比一位刚从农村来的打工妹,身穿乡土气息的“蓝布褂”,却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自有一股质朴之美。虽然也可能遭到一些城里人的嘲笑,但嘲笑她的人本身品位也高不到哪里去,多半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小市民。
这就是恶俗。
对于一位女士的恶俗倒还好说,只要她不是你的太太,不会天天在你眼皮底下“对镜贴花黄”就是了。

当中国城市中到处充满好无厘头的欧式建筑 想来的确有些“怪异”(图片来源:百度)
然而,有一种恶俗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躲之不及的,出门一抬头就能碰见的,这就是这座城市中一天天增多的“不土不洋”、“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建筑垃圾。它们像一个个恶性肿瘤呈几何级数迅速蔓延,又像章鱼的触角无孔不入,伸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却天天被建筑开发商们冠以“欧罗巴”、“西西里”、 “巴比松”……等等字眼在大小报纸以及电视台中轮番“轰炸”。
这就是建筑中的恶俗!
罗得岛上的“凡尔赛宫” ———美国建筑的恶俗
建筑的恶俗不只是一个国家的专利。我三年前去参观美国航运大王威廉·范得比尔德的故居时,看到了同样版本的恶俗。
范得比尔德的度假别墅位于罗得岛州的新港(New Port),耗资千万,全部用大理石建造,并由当时最闻名的建筑设计师理查德·莫里森·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设计并监工。当时,范得比尔德富可敌国,他发誓要在新港建造一座与凡尔赛宫媲美的夏季度假别墅(说这是别墅,太降低它的档次,因为无论其规模和豪华程度都比欧洲的一些宫殿有过之而无不及),以便能在这里为他的女儿举行婚礼。他未来的女婿是一位没落的法国侯爵。这是当时美国新贵们通常使用的手段,以便让“新钱”(英语称new money,指暴发户)变成“旧钱”(old money,指贵族)。
亨特忠实地履行了他的职责,他把在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学到的全部本领用到设计与创作中去,使得这座“宫殿”从外表上看真是一座具有“巴罗克艺术”风格的殿堂。
进门处挨着的大厅富丽堂皇,采用圆拱造型,与整座楼的风格还算统一,转过身到了老范母亲的“佛堂”,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劲。老范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认为,她家财富的取得全仗着“上帝的恩宠”,所以,天天的祷告马虎不得。这不难,他儿子将法国南部农村的一座哥特式小教堂原封不动的搬了过来,供她做礼拜用。这座教堂是那么的美妙绝伦,只可惜她的尖拱设计与这座“宫殿”的圆弧形外表设计相配,显得不伦不类。
最“火”的设计莫过于老范的小儿子小威廉的套房。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威廉对其父的万贯家财毫无爱好,却醉心于航海运动(yacht),曾率领美国帆船队连续三次夺得世界帆船比赛冠军。儿子要求在他的客厅里挂满锦旗奖状,以证实他不是等闲之辈。
最有意思的是范得比尔德夫人,这位有法国血统的女人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愣要在别墅临海的那片几十公顷的大草坪上造一座仿明风格的红色凉亭和一个我称之为“超现实主义”的大牌坊,以便她在举行慈善茶会时能感受一下明朝士大夫们的闲情逸致。这些个中国风格建筑放在“凡尔赛宫”前面,怎么看怎么别扭。
“凡尔赛宫”终于赶在老范女儿的婚礼前完工。据说,婚礼的豪华程度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不知道老范的欧洲“亲戚”当时对这座宫殿作何感想。
时隔不久,老范女儿就与她的侯爵丈夫分手了。有人说她与一位英俊的飞行员私奔了。也有人说,她的贵族丈夫与她离了婚,嫌她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