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节地是永远的议事日程;
建筑师以居者身份感知、设计打造体现人文关怀的空间;
建筑师要有激情,要捕捉灵感要注重精品意识在市场中的作用;
住宅是社会多种资源的一种集成,居住则是人永远不能改变的行为……

刘晓钟 北京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图片来源:百度)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节地是永远的议事日程
土地本身是一种资源,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非常有限。从土地使用上看,在城市中,居住建筑的使用量是很大的。近年来,建设部强调节能节地,从能源危机的角度上也使我国领导们重视能源的发展,因为世界上的竞争,最终就是资源上的竞争。资源体现最明显的就是能源,下一步,对我国自身来讲,就是土地。城市建筑占土地量那么大,如何节约是很重要的。城市与城市不同,节约的程度和使用的效益也不同。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土地就非常珍贵了,可谓寸土寸金,对土地的使用率就要提高,不然就会付出代价的。从设计来讲,有很多方式方法节省土地。目前大家对居住本身品质的提高是越来越高了,对土地使用的控制就弱了,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了,却没有考虑到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因而浪费了一些土地,比如,面积大了,使用效率也就低了。在八九十年代时,我们为了节地,作了一些大进深的房子,有的居住条件不那么好,但节约了不少地。如今国家限制的条件相对宽松了,也要把节地永远提到议事日程上。
小区设计的体现有几个指标,北京市,容积率:高层3~3.5;小高层2.0;多层1.3,1.5,1.6;低密度0.3。北京非常控制低密度住宅,0.3都很少批。
房地产行业的最高境界是设计与需求一对一
这个境界目前我们还达不到。住宅这个特殊的产品我们还做不到一对一的销售。但是我们对于它要有一种预测或预定,从产品上,从设计过程上有一种描述或理解,之后再跟市场上产生对位。一般的居者,本身并不了解建筑技术、建筑功能及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居者只是居住行为的要求,建筑师反而要去引导他一下,给他一种超前的文化生活在里面,这样会更好。虽然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一对一,但我们可以设计多元化的住宅了,这是市场经济产生的台阶,让我们更好地去满足居住者的多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