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论坛》(Forum)杂志的编辑同事,赫茨伯格深受范·艾克的影响,是战后的结构主义大师,强调几何形式的简洁的组织关系,中央管理保险公司大楼(Centrall Beheer Insurance Company Building in Apeldoorn 1972年 图9)完美地体现了范·艾克的“迷宫式的清晰性”概念。在一个内向型的“迷宫”中,所有用户都可以自发地调整和装饰自己的空间,从而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协调,这也是所谓的“多价空间”。在他看来,最小的部件是整体的一个合理结果,正如整体也是最小部件的一个合理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细部都与更大范围的统一性有关,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建筑师就必须是无所不在的。为了组织设计过程,不论要设计的形式是如何复杂,赫兹伯格都设置了一个网格来控制设计。后来,他构想出了一个“成套的构造工具”,藉此尽可能实用地来设计建筑物和结构的形式。这套构造工具,不仅用于支撑建筑物,而且还使得建筑物的结构在内部和立面上都是清晰可辨的。

图7 希尔弗瑟姆市政厅
战后的结构主义追随者中还有皮埃特•布洛姆(Piet Blom),但他更强调建筑的趣味性,位于鹿特丹的“树形住宅”(Kubuswoningen 1982-1984年 图10)就是利用几何形的布局和结构来达到增加趣味的目的。为了使那些倾斜立方体的体块特征变得明显,他加强了立方体各个面交接处的处理:在朝向地面的三个面上使用比较光滑的黄色木板,平行于底边拼接;在朝向天空的三个面上使用比较粗糙的灰蓝色木板,与底边成45°拼接;在黄色木板面与蓝色木板面的连接处设置了极为粗壮的浅蓝灰色金属线脚,而黄色木板面之间的连接则显得纤细了许多,从而清晰地表达了逻辑关系。此外,相邻黄色木板面上的X形窗户通过蓝灰色木板面上的角窗连接了起来,从而形成了连续的窗带将立面包裹了起来。这样,通过两套几何系统的叠加就给建筑增加了情趣。从他身上依稀可见贝尔拉格的影子,只是词汇都是现代的,而不是古典的。

图8 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平面图
简而言之,如果说战前荷兰现代建筑强调的是技术,强调集团胜过个人,努力推行公共标准,试图消除个人风格;那么战后注重的就是地域性以及个人胜过集团的倾向。但不管怎样,现实主义的传统还是延续了下来,而且大致而言主线是理性主义,浪漫主义是辅线,这在贝尔拉格的身上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但到了当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浪漫主义正式与理性主义相庭抗衡了。(未完待续)

图9 中央管理保险公司大楼

图10 鹿特丹的“树形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