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关于建筑策划——由一次尴尬的谈话引出的
发布时间: 2010-03-2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对一般人来讲,说到建筑师当然就是设计房子的人。然而深一步让他说出建筑师是如何设计房子的,就不是所有人能讲得出来的了,更不用说"建筑策划"了。其实"策划"这个词对人们来讲并不生疏,一时间"策划"这个词变成了特定时代的时髦产物。然而几年前建筑策划是什么,人们却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说过。

这要从一段令人尴尬的谈话说起。笔者1990年到日本国立千叶大学读博士。在第一次研讨会上,日本导师服部先生笑脸可掬地请我向研究室讲一讲在国内的作品。我取出北京东方艺术大厦(现称北京希尔顿)的图纸、照片和幻灯(笔者是这一项目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从方案到工地与香港建筑师竞标、合作,着实付出许多心血)开始给大家展示介绍。本以为导师会赞叹两句给出个评价,可出乎意料,导师没有评价而是向我发问:

"从北京东方艺术大厦的设计中可以看出你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可是我要问一句,你们的设计依据是什么?"

"是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和国家有关规范。""可业主的设计任务书是如何制定的呢?"

"是根据项目投资立项,遵照有关规划条件,由业主(或委托专家)依照经验而制定的。"

"那么单凭业主的经验,对现代生活的特征、现代建筑的使用方式及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客观了解和调查有多少呢?"

"――?"

"这一设计任务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以及对建成后使用实效的猜测又如何呢?"

"――?"

"――建筑师在这种被动的环境中进行创作感受如何?"

"――?"

我无言以对,只觉得很窘迫。导师见我不说话,一边摇头一边连说了几句“希奇,真希奇啊。”第一次研讨会就这样尴尬地结束了。沮丧之余,静下来细细思考,中国建筑师谁不是在接到项目后就按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去埋头设计,去尽力将建筑设计得美而又美,而没有人去对业主的任务书问一个为什么。难怪日本同行觉得我们这种设计程序是那么希奇,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能保证适应现代生活及使用方式的需要,能保证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吗?

我们几十年来的基本建设程序就是一直沿用这样一个模式:由项目立项到业主(甲方)委托设计,到建筑师按任务书提出方案绘制施工图,到施工单位施工最终交付使用。其中设计任务书无疑是建筑师的设计依据。然而,以往我国项目设计任务书的研究和制定一直是业主(甲方)的权限范围。而作为实际工作承担者的建筑师则几乎不参与这一设计的先期研究工作。这难免造成建设项目在立项、规模、性质、内容以至空间组织等方面的不切实际,甚至可能导致决策上的失误;另一方面,设计任务书的执行者建筑师在实际设计中,被动"照书"设计,造成建筑在使用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尽人意。

那末,什么是建筑策划呢?建筑策划就是在建筑学领域中,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运用建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通过对目标环境及条件的实态调查,对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既满足业主要求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建筑设计的科学而逻辑的依据。简单地说就是建筑师对设计任务书的研究。

建筑策划的操作主体是建筑师(或许将来有专职建筑策划师),其结论对象更是进行项目设计的建筑师。建筑策划的方法可以运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理统计技术、GIS系统、 多因子变量分析系统和实态模拟调查技术等近代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手段和方法,得出客观、定量、科学而逻辑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将指导下一步建筑设计的正确运作。

规定何种等级以上的建筑一定要进行建筑策划,而后才能开始委托设计。

建筑策划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行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当它成为建筑创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时,就会有许多专职建筑策划师及建筑策划事务所出现。随着建筑策划研究的社会化、商品化,其研究机构的组织形式、收费标准、治理体制直至法律程序也都将完善起来,建筑学的发展就会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格局。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