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呵护建筑文化印记--临海古城区近现代建筑物掠影
发布时间: 2010-04-16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临海搬运工人之“家”
    当人们来到坐落于临海市古城街道赤城路13号,走进铁板大门,抬头仰望时,“中国搬运工会临海县委员会工人休息所”十七个大字会映入眼帘,这座朝东而建,外表壮观的,具有时代性意义的现代建筑,是一座在临海装卸搬运史上具有历史性的标志。
    这座三层楼房建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建筑结构是砖木结构,一批半砖头扁叠打墙,大担、大梁很粗,四四方方的,是用整木做的,门窗都是用柏树做的,没有屋柱,很牢固很实用,是当时临海最好的一座房子。
    二楼建有会议室,可容纳300多人在这里开会,当时临海县委有重要会议也放在这里开。
    1949年,中国搬运工会临海委员会成立。1950年,开始建造这座房屋,其后使临海搬运工人有了自己的“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构名称屡有更迭。1985年,公司有职工618人,自办修理汽车、挂车等厂,拥有各类搬运专用车277辆(其中汽车33辆),装卸机21台,3.5吨汽车吊可吊装大型机具、车辆。1985年,货运量达9.6万吨,收入221.2万元,搬运工人默默无闻地在临海大地上搬运着各种货物,为临海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来看,当时中国有直属的中国搬运工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搬运工人的重视和关怀。他们自己用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家”——中国搬运工会临海县委员会工人休息所,应该给予保护,让其放射出特定历史地位的独特光芒。

回浦路上的红楼

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吉利字之一:送红包、戴红花、披红袍……都贯穿着红字。说到红字,人们还会想到临海城关回浦路上的红楼。近年来,常有人问起红楼的历史、红楼的取名……

这座红楼,大约建于1959年,当时是由县政府出资,县建筑公司负责建造的。临海城里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极少。因此,建这座楼时质量要求特别高,别的三层楼是用一皮砖从底层打到顶的,而红楼的砖墙则用一皮半砖砌的,因此,墙体非常坚固。

说此楼涂红的事。当时,是建筑公司在建造这座楼房前,曾组织有关人员赴杭州等地参观学习。有一次,他们在杭州火车站发现了一座红色大楼,无论从那个角度去观赏,都使人感到这座大楼红光闪耀,别具一格,难以忘怀。因此,临海的红楼就是参照杭州红楼的模式建起来的。由于红楼是涂红的,是临海历史上唯一的红色之楼,因此,刚涂上红色时,凡路过的人无不驻足观望。有的还不断发出赞美声:这座红楼真漂亮呀!因其外貌是红色的,故人们称这座楼为红楼。

当时,县级机关的房子非常紧张,特别是文化部门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都挤在东湖的一座旧楼内,对外查阅和展览都有一定困难。这样,县政府就决定将红楼拨给县文化部门,一楼给图书馆,二楼给文化馆,三楼给博物馆。1962年左右,这三馆先后从东湖搬至红楼。后来,又搬出红楼。“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还办过“红太阳展览”。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