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刚刚结束,与会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和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围绕“产业发展与绿色创新:可持续建筑”专题所作的演讲观点颇为新颖。

何镜堂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图片来源:百度)
何镜堂认为,传统建筑处处体现着“低碳智慧”。他认为好的建筑要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要求,从建筑空间布局本身解决好环保节能问题,而不能过分依赖高科技的手段,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还不是很富裕的国家。
“就遮阳隔热降温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安装空调等方法解决,但是也可以通过设计完善自然通风和绿化等途径,通过适应当地气候的方法解决”。以中国馆为例,上海的夏天很热,大家要排队等候进入,有时候太阳很晒,而“东方之冠”的斗拱设计包含着冬暖夏凉的环保智慧,这个斗拱层叠架空,通风好,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天阳光进不去,而冬天时阳光可以透入,从而实现冬暖夏凉。
何镜堂提出建筑核心的理念在于“因地制宜”,“闽南地区炎热潮湿,因此建筑要求遮阳隔热,通风防潮,而北京则需防风沙,环境不同,功能不一”。

王石 万科董事长(图片来源:百度)
王石讲演的题目是“尊重的可能”。这也是万科馆的主题,馆里讲了五个生态环保故事,其中一个是白蚂蚁的故事。白蚂蚁在中国是害虫,白蚂蚁蛀木头、蛀水泥,每个城市都有防白蚂蚁办公室。为什么讲它的故事呢?
王石通过一个短片说明了原因,“联合国副秘书长、规划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先生当时看了这部片子后表示,不仅应该尊重自然,应该和自然和睦相处,还应该学习自然。比如白蚂蚁,它建的巢穴是非常环保的,这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石说,后来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见到了一栋完全用白蚂蚁造窝原理建筑的大楼。这个大楼白天隔热,晚间散热。道理很简单,就是利用白蚂蚁造窝的原理来做,室外、室内都是这套原理。白蚂蚁的窝最高可以建到30英尺,也就是10米多高。这个原理也就是地源热泵的原理。
王石找到了这位英国设计师,希望他为万科进行这样的设计。片中也讲述设计师如何利用白蚁窝的原理,如何向大自然学习,向我们认为的城市公敌——白蚂蚁学习。
王石介绍说,万科的建筑研究中心第二期建设中有一座塔,这座塔就是用白蚂蚁窝的原理来建的,现在已处于施工阶段,明年10月就可投入使用。整个建筑研究中心就是一个零碳排放区,里面的能源利用光伏发电、微风发电,还利用风循环,还有垃圾发电。可以说,这个研究中心不使用市网一度电,不用市政供水一滴水,完全自给自足。但目前这个建筑不大可能进行推广,这个小区一共200亩,但是它的技术都可以在现在的小区进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