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世博建筑走笔:万科馆
发布时间: 2010-05-27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从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到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再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球馆 历届世博会建筑背后都体现了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文明。23日的这个周末,跻身于熙熙攘攘的人流,笔者雨中零距离感受世博,感受世博建筑文化。

金黄的麦垛

唤醒人类欣赏、尊重、接受自然

万科馆外观(图片来源:百度)

万科馆效果图(图片来源:百度)

黄浦江西岸是世博园企业馆,此次世博建筑文化探寻之旅,从万科 2049企业展馆启程。

远远望去,雨中的万科企业展馆宛若浦江西畔七座金黄的麦垛。渐行渐近,三个正圆台与四个倒圆台围绕着四周通透的中庭交错布置,圆台内部是独立的展厅,顶部通过透明采光膜连成一体,外部环绕着1300平方米的景观水池。天光水色交相辉映,诠释着自然平衡的和谐之美。

摩挲万科馆金黄色的外墙,其材料使用的是麦秸秆压制的板材。

秸秆是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等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茎叶部分,秸秆板是以秸杆为原料,经热压成形制成的建材。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由此制成的秸秆板就将秸秆中含有的CO2固化了。

新秸秆板这种材料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自然纹理和金黄色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健康与丰盛。如同任何生命会衰老死亡一样,秸秆板的色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万科馆希望通过这种自然的褪变传达一个观念,即希望人们尊重自然的本来状态。

除了使用自然材料,万科馆还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降温。

流连展馆,七个圆筒及中庭顶部被透明的蓝色ETF膜连成一体。自然采光不仅让建筑展现出自然光线之美,同时也节省了能源:光线从顶部进入建筑,或形成光斑,或在建筑内部漫射;随着云对太阳的不时遮挡,一天之中光色、光强不同,建筑内部的光效也随之变化,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表情的自然光带来的魅力。

围绕在建筑周边的水池不仅仅为展馆景观增色,当室外空气温度超过30度和相对湿度超过70%的时候,水的蒸发可以降低进入室内空气的温度。这些水池使用的是从屋顶收集的雨水。

万科馆应用了风压、热压两套自然通风系统,从而尽可能减少空调使用的时间。在大多数筒状建筑的屋面均安装了数量不等的无动力自然通风器,此通风器在温和季节靠自然风无动力运行,利用自然风力抽出室内空气。

很显然,万科馆的建筑设计,不仅希望人们联想起田野上堆积的麦秸秆垛,还希望唤起人们欣赏、尊重、接受自然的观念与信心;在满足人们对于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