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耗约占一个国家总能耗的1/3。而我国目前平均每年要新建约10亿平方米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40%,水泥和钢材消耗量也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40%。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原来不采暖的长江流域和江南开始大量采暖,建筑能耗急速增长。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面积将达到28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将达到警戒水平。

巨大玻璃幕墙 成为“耗能杀手”(图片来源:百度)
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40%左右的建筑没有纳入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管理范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应邀为大会撰文指出,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的排放领域。目前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基本上已经全部严格执行节能50%以上的标准。但是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施工环节现在还有10%左右的建筑没有严格执行节能标准,中小城市和村镇还没有启动这项改革,这意味着还有40%左右的建筑没有纳入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管理范围。据统计,2009年,全年我国新增节能建筑面积近10亿平方米,可形成9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以及减排1800万吨二氧化碳。”
本届绿博会上,来自新加坡的“零能耗建筑”向旧建筑节能改造提出了挑战。项目由既有三层建筑改造而成。这个“自给自足”的建筑采用了遮阳技术、垂直绿化技术、光导技术、光热技术、建筑智能化能源管理技术、自然采光和通风技术、单盘管双风机空调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等。新加坡国际开发署署长许麟济先生表示,这项“零能耗建筑”改造项目,说明建筑节能潜力之大,也为新加坡、中国等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筑节能实例。
如何强制改造高能耗大型公共建筑?
比普通住宅运行能耗高5~10倍,甚至10~20倍
“罩个玻璃罩子、套着钢铁膀子、空着建筑身子。”这是对那些片面追求新、奇、异的高能耗建筑的真实写照,这类建筑已经成为“能源杀手”。
相关数据显示,大型公共建筑比普通住宅运行能耗高5~10倍,甚至10~20倍。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型建筑追求外表的华丽以及大量使用集中空调,使得相应的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大大提高。
有专家举例说,一些建筑在设计方面过分追求标新立异。比如,我国中部某学院,由温暖地区的国外建筑师设计,学校的主楼像一个大玻璃柱子,冬天不保温,室内让人冷得发抖,夏天室内师生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热得汗流浃背,每年仅电费就高达1600万元,比一般建筑高2~3倍。“高能耗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强制改造!”这是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的共识。
专家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是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良方。这届“绿博会”展出的、由厦门万安公司实施的厦门中银大厦节能改造,为海南省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改造大型公共建筑提供了借鉴。据了解,厦门中银大厦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电近95万千瓦时,省电达30%,节约能源费用约80万元。
建筑节能要有硬手段
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建筑不予竣工验收和使用;对没有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设计和施工企业要进行处罚,直至退出市场
为了切实推动建筑节能,仇保兴认为要有“强硬”手段:要加大监督力度,把节能作为建筑质量验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建筑不予竣工验收和使用。对没有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设计和施工企业要进行处罚,直至退出市场。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梁俊强则提出要从完善制度、健全组织、监管闭合、科技支撑、全民参与等方面入手,推进建筑节能。他的同事郝斌认为可从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热设施等政策出发,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与建筑一体化推广开来。
香港建造商会会长黄天祥则建议可以设立“低碳投标系统”,在投标过程考虑碳排放,并针对开发商及承建商制定减排奖励计划,推动各产业环节提供更多新型低碳建材,鼓励研究创新技术,改善楼宇建造模式。
建筑节能需要好帮手
新建、改造都需要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全面支撑
据笔者了解,参加本届绿博会的共有289家境内外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就近10家。香港发展局、新加坡建设局、台湾营建研究院、建筑师公会、澳门、新西兰等更是组团参展,是历届展示范围最广、专业最全、境外机构和企业参展最多的一次盛会。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翁玉耀告诉笔者,截至目前,第四届“绿博会”共对接项目214项,总投资34.45亿元。
来自新西兰的“五星级”绿色建筑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这座建筑靠近奥克兰市中心的历史保护区和商业中心区,属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项目,94.5%的建筑材料为可回收材料,90%的用户有足够的窗外风景以及自然光,没有使用任何地毯、空调系统,主要利用自然空气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卫生间以及园林绿化主要使用收集的雨水,同时通过智能水表的安装来监测水资源的使用,减少浪费。
世界500强企业的法国圣戈班伟伯绿建(上海)公司、麦克斯特(北京)公司则展示了水泥基自流平技术和产品,环保无机彩色饰面砂浆以及瓷砖黏结剂等绿色建材和产品。来自福建当地的一批优秀节能住宅和管理成果也引起了关注,特别是厦门高林居住区展示了保障性住房如何实现面积小、功能全、节能、节地、绿色的技术措施和建设成果,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