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有很多很相似点,我们都是地域很大,经济发展很快,而且我们国家的多元性跟中国也很相似。跟中国一样,澳大利亚也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在我来到中国的时候我就留意到,在中国有很多很好的生态城市,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到很多东西,下面我会尽快介绍澳大利亚对此是如何做的,以及我们的绿色建筑和绿色社区。

CH2:澳大利亚第一个获得六颗绿星环保等级证书的办公大楼(图片来源:百度)
我们知道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大家已经讲了很多。我们都知道建筑业对气候变化有很的影响,也知道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澳大利亚的城市发展趋势是什么呢?人口在增长,到2050年的时候,人口将达到3500万。澳大利亚比较大,但是中部都是沙漠,不能居住,宜居的地方并不大,海岸地区才是宜居地区。因此,很多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交通拥挤程度会增加75%。我们要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澳大利亚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政府决策非常特别,有联邦政府,也有地方政府,有州政府,他们和企业界的连接非常紧密。企业界和政府界是很紧密的合作,在过去八年中,他们进行了许多对话。我们有一个建筑环境与议会对话,还有其他的一些环境委员会,这些促成了企业界和政府的合作。
澳大利亚还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环境委员会,它把所有的这些产业联合会、协会和政府一起拉来进行对话,包括所有的业主、建筑师、设计师。除此之外,我们有建筑环境与议会对话,建筑行业会可以到议会来与立法者对话。
我们看一下业界是如何响应的。我们有绿星系统,这是一个自愿的环境评级工具,这个完全是自愿的,完全以对象的特征为基础。今天第一个演讲者也讲到,碳矩阵很重要,测量标准也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建立起通用的法则,根据他们本地的情况、立法的情况来建立这些法则。
我们有八个领域,如果要得到绿星评级,你要在八个领域里都得到评分才行。这是一个自愿的评级系统,你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做到这一点。在澳大利亚,水是很重要的,我们还考虑到碳排放管理、室内环境、建筑材料等八个领域。
业界对此的响应非常积极,澳大利亚有数以百万平米计的绿星建筑,包括工厂、住宅等等。现在我们不但说新建筑有这个要求,现有的建筑也会改造。
现在我介绍下绿星的一些例子。澳大利亚最大的办公楼在墨尔本,跟中国馆一样,都是非常环保的,而且它的碳排放非常少,温室气体排放跟其他建筑相比减少了70%。这是澳大利亚第一个获得绿星认证的公寓,它的碳排放减少80%,同时能耗比一般的大楼少50%。这是一个购物大楼,这个购物大楼跟其他的同类建筑相比,能耗少50%,耗水也少很多。
澳大利亚政府是怎么做的?政府确实在各个层面都采取了行动,我们从联邦到州到地方政府都在行动,有一个全国的建筑规范。我们最近通过了新规范,强调了绿色的重要性,它定了一个基调。而我们国家的规范也考虑到各个地方的不同利益。同时还有国家节能战略,强制性的相关信息披露,另外还有总理领导的节能小组,我们的总理非常强调能耗问题。
除此之外,政府的领导决策很重要,所有的政府大楼都有绿色要求,联邦政府就要求政府大楼必须是节能的。州政府也会对他们的政府大楼有评级,所以政府确实是担起了重任。
同时,在墨尔本有一些协会,会对现有的大楼进行改造。我们会聚焦这些绿色的工作,还有一些绿色建筑基金,联邦政府给业界提供了数以百万计澳元的资金支持。
接下来我们会怎么做呢?我们有很多的绿色大楼,我们的绿色大楼建得很好,我们的技术也很好,现在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社区和城市。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和产业都很重要。刚才讲到的绿色建筑协会会针对社区采取行动。绿色社区有五个原则,宜居、经济繁荣、环境责任、管理设计还有选址。
讲到宜居,首先是要住得起,不能太贵。我们会确保有更多的廉租房提供给人民,宜居还要确保建筑是可靠、安全的。适应力要很强,就是可以改造,这很重要。因为在墨尔本,我们曾经发生过山火,我们要确保房子可以抵御山火。
讲到经济繁荣,很重要的就是教育、就业等等。讲到环境责任,我们的大楼已经做得很好,还要扩展到社区里去。之前很多嘉宾都讲到,资源使用的效率问题在任何地方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全世界都有资源紧缺问题,这方面的监管很重要,我们要确保业界和政府紧密合作,改善社区监管和管理的能力。选址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要确保选址合适。
可持续的城市,首先要考虑环境,要保证各项能源的消耗是最低的,而且要让大家快乐,要宜居。如何做到这一点?如何打造可持续性城市?在澳大利亚,第一个例子是墨尔本,另外一个例子是悉尼。
先看一下墨尔本的例子,墨尔本最大的社区在维多利亚港附近。他们有一个设计指导,强制要求这里必须要建绿色社区,同时也得到了克林顿绿色基金的支持。
在这个社区里面,绿星的建筑密度是最高的,大量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是绿色建筑的设计范例。它会利用水对大楼进行冷却,而且会反复利用水,在澳大利亚水是很重要的。
这里有一个码头公园,人们很喜欢这个区,希望能够一直保留。现在这个地方60%会是停车场。我们知道中国在建筑摩天大楼方面做得很好,而我们往外扩的能力很强,因为我们地广人稀。
我们也要建高楼,因为高楼的效率更高,所以悉尼这个项目的争议性非常大,现在规划的建筑可以容纳超过22000的工人和居住者,以及每年1200万的访客。
可持续性倡议是非常高的要求,这些绿色社区都是根据这些标准评估的,一是无害水资源,二是零废弃物产生,还有碳排放是中和的,还有就是重复利用水。我们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有很多工具来实现这些目标,澳大利亚就是利用绿星计划来实现。
我介绍了我们的例子,此外,澳大利亚也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经验,我们是亚太地区的国家,通过绿色建筑委员会和世界建筑委员会来学习,我知道中国也有很优秀的委员会,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
在世界上有72个绿色建筑委员会,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委员会的活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澳两国在这方面合作很多,我们可以一起做研究,尤其是绿色建筑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