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钟声楼影里的北院门——解构西安回民街
发布时间: 2010-02-01   来源:网友Dead_Gorgeous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建筑时空间层层交流

北院门巷子中深藏的“高家大宅”(图片来源:新浪博客)

北院门街区由于重要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西安游览与逛街行程中的必要一环。从区域层面看,市中心的四条商业大街交汇于钟楼,钟楼下是与鼓楼遥遥相望的钟鼓楼广场,北院门东面的大清真寺又是游客必去之所,处于这特色景观“丛林”中的北院门便是集天时、地利与人和于一身的佳地了,恰恰是功能连接与景观过渡的关键一环。

建筑环境的层次性、人的行为与心理的多样性,以及对空间环境感知的整合性,人们在北院门与它周围一个较大的区域的关系中获得了一种连续的空间体验经历,在功能使用和空间界面上保持了一定的连续特质——人的行为在总体一致但略有变换的行进中延续,行为的仪式也相应继续并彼此影响和融合,我以为这正是北院门繁盛的因素之一。

由于是历史街区,回民街的店面都是在古老的合院民居的邻街一侧装修而成古建样式,形式和色彩都比较统一,又间或有一些老房子的原朴特色及合院的矮小入口穿插其间。一字排开的店面大多没有门廊,街道也缺乏城市“家具”,不免会让人感到缺乏空间的层次感和交流感;白天古街的氛围并不是很浓。然而一到晚上,情况便大有不同了:三个层次的扬景使得建筑的内外空间有了融合。虽然建筑本身与街道空间都实在简单,而加上了人的活动(特别是对室外长桌),场景与其中的仪式便立即有了很大的不同。古建门窗通透的式样对此点的形成亦是功不可没。场景的多层次带来了交流的多层次——在这里我感觉到一种和谐的文化融合与包容。我以为这正是这条街的真正魅力,因为,“意义”产生了。

店面的装修,从牌匾到室内布置都是平民化的,与这条街的文化性质吻合。这种和谐统一虽看来是自然的常事,但其让人立即就有了感性的第一认识。有一间高级冷饮店曾开业于此,却两月不到就宣告倒闭,其昂贵的装修与价位,使到这里的人不会买它的帐,而买这种价位的人又不会到这里来,人们一瞥即有的抵制情绪又如何能让它火起来?

美国著名的建筑理论家阿摩斯·拉普卜特(Amos Rapoport)曾指出,在设计环境中有四种因素会被组织起来,那就是空间、时间、交流和意义。其中“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意义”是指从环境到人的非言语交流。北院门的成功正在于全部实现了这四个因素,它是在被使用的场景中实现了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与生活方式、精神特质(“伦理功能”)的传达的。因而,虽然它的确仍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但它的生命却彰显着盛世的勃勃生机。

伴着钟声,沐着楼影,北院门声声入耳……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