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
同美国一样,澳洲外来移民祖先为英伦流放的囚犯,因而在澳洲人的生活观念中认为土地、自由同等重要。

外形如船的楼房
首先,尊重土地,也尊重土地的自由。只要你不妨碍他人,每一块土地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地物,不同的地貌,而其上的建筑也可以不同。在凯恩斯,你可看到各个不同的建筑并列立在同一街旁边,有新有旧,有高有低,有石质,也有木质和玻璃,一个个有序地占据着自己的领地。这一点,体现澳洲是一片自由的沃土。

沿街建筑没有与树木争抢风头
其次,顺应地形。别墅区建筑风格类似,但地形不同,每栋建筑入口位置不同,与道路衔接关系也不同,再加上庭院设计的丰富变化,并不显得呆板和千篇一律,反而显得很丰富。问过当地人:“你们想没想改造你的用地?”对方很惊诧的反问:“为什么要改造呢?你不是因为喜欢才买的吗?”这就是澳洲人对土地的态度。

以动物造型制作的地板砖,相互咬合,色彩独特
无论建筑本身大小,在场地设计时很少大面积填挖,多是顺应和利用地形变化,处理不同的高差关系,尽力保持土方平衡和自然地形的原态。街道两旁的建筑,毫无例外地收敛自己的勒脚,不做过量扩张,谦逊地站在街道的一边,静等人们去关注它们。建筑入口位置,根据地形的要求或正或侧,或高或低,或大或小,不拘形式,显得特别丰富。建筑立面也都顺应道路标高的变化,精心设计和分隔,让建筑材料直接插入变化的地面中,使建筑和土地浑然一体,保持着街道的完整和联系,展现出建筑和环境的共生。
第三,热爱自然。除了自觉保护动植物,还表现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建材大都简单适用,就算政府项目,也不求奢华,以本地材料为主,够用就好,石材木料不过多裁剪,不求色泽完全一致,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好像用自然生长的方式来砌筑建筑。红砖结构的建筑,墙面和地面常常用同样材料铺砌,让人感觉建筑和大地连成了一体,景观上也有一种独到的“原生”魅力。
联想到湛江的一些开发项目,不顾周边环境要求,只追求项目本身大而气派,场地一定要取平,与周边其他建筑场地间不惜做挡墙、高边坡、陡坎等生硬相接,甚是压占道路空间,墙角对街,造成建筑和周边环境的不和谐,街景被切成一段段,人们行走时高高低低,很不舒适。对比起来,更觉得凯恩斯人的精神令人敬佩。
可以说,凯恩斯的魅力,在于其城市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也就是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过程。当地凯恩斯人对规划,对历史,对土地,对自然,对绿色的尊重和热爱,已经深入到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再加上其独到的设计理念、创作手法和工作模式,共同创造了“建筑与环境共生”的和谐境界。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