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张锦秋:藏起文学梦 迈入建筑行
发布时间: 2010-03-30   来源:网友Aaron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艺高人胆大 何惧女儿身

周总理对她说:“好嘛,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研究”

13朝古都西安曾经声名显赫,但由于岁月无情的洗涤,历史遗迹大多荡然无存,古都的风范显得势单力薄。张锦秋以自己的力量,在西安唤醒了中华传统建筑的魂魄,赢得赞誉无数。

她多次被问及,你作为一名女性,怎么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张锦秋的回答是,只要把工作完成得漂亮,不管是男还是女,都能得到尊重。

周总理给予的尊重,让张锦秋一生难以忘怀。

她的毕业课题是研究颐和园后山,她屡次去现场勘察,搜集数据。有一回伙伴稳住小船,她站在船上拿相机取景拍摄。这时一艘画舫驶来,周总理就坐在靠近她们的一侧,正陪客人参观游览。

张锦秋和同伴欣喜若狂,连忙高喊:“周总理好!”周总理微笑应答,并和蔼地问道:“你们是两姐妹吗?”张锦秋回答:不是。周总理再问:“你们是哪里的?”张锦秋回答说:“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研究生,正在研究颐和园后山。”周总理说:“好嘛,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研究。”

说话间,画舫已经驶过了张锦秋所在的小船。这时她才想起应该给周总理拍张照片。就在准备举起相机时,周总理身边的警卫提醒不要拍照,总理亲切地笑道:“让她拍,让她拍。”

“这次偶然相遇,使我激动了好久好久。总理的游湖与鼓励增添了我学习研究的热情。”回望这段往事,张锦秋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有意味的是,时光飞逝20余年,张锦秋主持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正是周总理要求建设的。

1961年,周总理在原陕西省博物馆碑林参观时就感叹空间小、光线暗。1973年6月,他陪同外宾再次来到这里,指示在适当的时候要新建一座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博物馆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项目开始启动,并明确要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应有浓厚的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并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一共有12个设计方案参与评选,结果张锦秋具有浓郁“新唐风”色彩的古代宫殿图式得到首肯。

以“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为设计章法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落成之际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日本明仁天皇来这里参观时,进入大门后,先是认真地欣赏了建筑的整体轮廓,然后缓步地走向序厅。但刚到台阶前又停住了脚步,返转身重新回到大门前,再次仔细地欣赏建筑的总貌。

历史跨越了几十载岁月,张锦秋以自己的才华回报了周总理给予一个学生的尊重。

所以,她要求自己的女弟子不要轻易示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尊重。“我们到工地上配合施工,有时候要介绍方案,”学生张小茹说,“张总要求我们理直气壮地大声说话,她说要不然别人会认为你心里没数,没信心。”

“吃得准,大声说,怕什么!”张锦秋总是这样叮嘱自己的女学生。

她经常向学生们回忆自己的一段经历。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她和同学一道到工地上实习。当时房子正在盖第二层,工人师傅搭一块木板当梯子。男生们一路小跑就上楼了,轮到张锦秋,她没有退却,咬着牙就上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工人师傅在考验我们。实习过程中,这位师傅对我很好,说小张你不错,有出息!”

张锦秋的努力,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先生看在眼里:“我观察她从不放弃机会,多方面虚心求教;她不固执己见,但非没有主见;她潜心创造,对建筑精益求精。”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