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节能正在尝试之中
房子能节能,我们的家电也能成为节能“高手”。
在德国汉堡之家展示的厨房里,一个看似普通的电磁炉就是高手之一。任何大小的器皿都可以放在上面加热:如果你只需要加热一杯水,电磁炉只会调动杯底下方的区域工作,实现有效加热。
在世博园的200多个场馆,所有的空调也成了节能“高手”。这些都是燃气空调,它改变了原有的电空调从煤转化为电,再由电转化为空调制冷过程中的两次转化,避免了能耗使用中的“两次打折浪费”。
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目前正在加倍努力,缩短节能空调与现实使用中的距离。
“燃气空调的制冷量比电空调低一点,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成为功效更高的三效空调,就能全面“战胜”现有的电空调。“这是目前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攻克的难题。”王如竹教授说。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直接用天然气发电,其中会有60%-70%的能量损耗,因此用燃气直接制冷要比用燃气发电再供冷的能耗高得多。此外,燃气空调的碳排放为0。据统计,世博期间,世博园200个场馆的燃气空调能够减少碳排放7.3万吨。
未来的建筑将是“负排放”
“未来倡导的节能建筑或所谓的低碳建筑,它们都不再需要向城市公共设施索取能源,而是做到了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向公共设施‘贡献’能源。世博会上将这样的技术一一展示。”翟晓强这样说。
零碳馆为我们展示了来自英国的贝丁顿社区的案例,它提示我们,未来建筑能实现“负排放”―――房子的屋顶、阳台遮阳板、围栏等都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来收集热能,这些热能一方面供给建筑本身的日常使用,还能转化为建筑内特殊制冷装置的动力;
先进的雨水收集系统能够收集雨水,并将之储存在地下80立方米的蓄水池中,作为日常非饮用水使用;
屋顶五颜六色的风帽能够提供被动式风助力通风和热回收,绿化又能通过光合作用将通过风帽散发出的室内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绿化间铺设的小路也是由太阳能热水板制成的,用于收集家庭热水。王如竹说,这样的案例可以给中国的节能建筑提供很好的解决思路。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出现了一批不同规模的生态城市的实验,比如荷兰的太阳城,阿布扎比沙漠中的马萨零碳城,斯德哥尔摩的冰水城,巴西的生态城市,上海的崇明东生态城等等。生态已经成为一种标签、一种时尚,并将影响未来的城市建筑。
在日本馆内,发电地板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它通过人们的走动就能把动能转化为电能。这一创新的技术虽然目前还只是一种娱乐体验,但它毕竟提供了一种解决城市能源问题的思路。本届世博会上建筑节能展示,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创新实践和技术,这让我们离明天的节能之“家”更走近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