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日本馆:会呼吸的紫蚕岛充满生命气息
发布时间: 2010-05-1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日本馆的循环系统设计,其实是借鉴了“庇荫”、“洒水”等日本传统智慧,并使之与最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和材料技术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的力量。

世博会日本馆(图片来源:百度)

一向注重科技与环保的日本人,在上海世博会建造了一座“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的建筑”。

矗立在黄浦江畔的日本馆被中国人昵称为“紫蚕岛”,在24米高的弧形穹顶上,错落分布着三个凹陷的孔洞和三根凸起的圆柱,这种被日本馆馆长江源规由称之为“鼻孔”和“触角”的设计,让日本馆看上去充满生命气息。带有金属光泽的淡紫色外壳,还会随着阳光和夜晚灯光的变幻,表达出或明或暗的各种“表情”,宛如生命体有节奏的呼吸吐纳。

日本馆总设计师彦坂裕曾对媒体表示,由于世博会建筑的“生命”只有半年,因此设计时就要让这个建筑能够“像花儿一样绽放”,要在短暂的展期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江源规由在世博会开幕前夕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不断强调,日本馆是一个需要仔细体会和品味的地方,“请大家准备用一个小时来参观。”

为什么通体透出紫色

5年前的爱知世博会上,日本人用竹条编成了日本馆;这次在上海,他们则采用了一种高科技的新型薄膜作为日本馆的外立面材料,包裹着由白色钢管搭建而成的半球状主建筑。

日本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名为ETFE的新型材料,曾被用在北京奥运游泳馆“水立方”的外墙上。ETFE具有很强的透光性,有利于室内采光,同时还能自然透气,可以自动与外界平衡热量,保证空气流通。此外,由于质地轻盈,作为建筑材料可以使建筑的重量减轻一半。

但日本馆为什么会通体透出紫色呢?

与“水立方”不同,日本馆的外墙是双层膜结构。日本的科技人员创造性地用两张ETFE薄膜构成枕头状的空间单位,并在其中嵌入了日本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之一——非晶体太阳能电池,从而使外墙能够自主产生能源,这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发电膜”技术。

彦坂裕曾向媒体透露,日本馆之所以通体透出紫色,其实就和内嵌在膜中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有关,因为发电装置都是深紫色的。

2009年初,在日本馆建筑工程正式启动时,一个面向中日观众征集日本馆昵称的活动同时展开。短短一个月就收到了3588个应征作品,最后日方采纳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提议,将“紫蚕岛”定为日本馆的昵称。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