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消费符码
和中心电视台新总部相比,万达广场南区不是CBD中最醒目的建筑,但是重要的是会形成一个最富有活力、密度最高的24小时商业生活圈。其中两座塔楼上部是办公大楼,而两大建筑体的地下连接部分则提供丰富的餐饮服务,并可方便抵达地面一、二层的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s)。
和欧洲大陆多数主流设计师一样,冯-格康和玛格坚持理性主义的设计理念。从他们最早引起国际注目的柏林梯格勒机场可以看出他们的风格,1975年落成的这座世界第一做驶入式机场,以对交通、人员和不同空间的合理组织获得成功,至今保持着从下飞机到上汽车最短距离的纪录。他们在机场、别墅、办公楼、教育、博物馆和交通设计都表现出卓越的设计能力,并在四十年间成长为拥有近400名建筑师的德国最大的建筑师事务所。
他们也是过去五年在中国最为成功的德国建筑事务所,中国是他们在海外的最大市场。他们不仅获得北京万达广场南区这样的大型商业建筑合同,在大型政府公众建筑、文化建筑方面也引起瞩目。后一方面的代表作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它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逐层升高,让主建筑高高位于山坡上,最高处的穹顶则形如一朵硕大的朱槿花——南宁市花,让建筑具有了文化象征意义,,这里将举行东盟博览会。他们还获得中国举国关注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权,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落成的最让激动人心的建筑之一。
假如就GMP的设计做一个区分的话,在文化建筑、政府公共建筑中他们更强调文化上的呼应,而在商业建筑中他们对建筑功能的研究占据压倒地位。而贯穿其中的是麦哈德—冯.格康、,福尔克温·玛格1965年创建GMP时就确立的设计理念,他们强调建筑必须揭示其内容与相关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筑,无论从经济,构造以及形式角度来看,都必须具有明确性。”
尽管冯·格康对于时髦的建筑现象、理论敬而远之,但是假如从社会角度观察,今天的建筑现象——尤其是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建筑师的概念转化的产物,也不仅仅是在场地、气候、功能、环境以及施工的和经济的条件之间妥协的产物。政府官员、商人、业主对于建筑空间的要求不仅仅是大小、功能和交通,也对整个建筑的象征性资源有强烈的需求。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今天中国人如此热中于建造所谓标志性建筑、以及前景可疑的大型歌剧院——中国并没有欧洲那样的歌剧传统和观众。
就象GMP进入中国市场一样,万达也镶嵌在经济全球化的网络中,给开发商最大信心的是美国华纳影城、沃尔玛(WAL-MART)以及酒店业旗舰雅高酒店集团等的签约,这不仅保证了未来的人流,也向业主、市民许诺了一个“国际水准”的象征。今天,华纳影城、沃尔玛通过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比单独的商场更有保证,让顾客在获得商品的同时也获得一种身份认可——和国际接轨的冲动在消费中得到部分实现。甚至我们可以说,GMP也是一个小型的沃尔玛,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消费品牌和代码,他们的建筑师在总部解决中国客户的提出的问题、设计概念,然后据此产生具体的计划并发送到中国。整个北京CBD同样如此,已经成为一个集合了最多商业资源和国际品位的象征性场所,不仅有着可以感知的物质外壳,也表现出强烈的符号象征功能。
在建筑中流通的是各种商业品牌组成的信息流,其中本地的文化因素在以令人惊奇的速度衰减。不过,中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和美国城市相比,中国的大型购物中心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因为中国对汽车的依靠还不是太强。而美国的大型购物中心多在郊区,必须开车前往集中采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