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中的技术路线
中国的百年建筑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从什么角度进行技术切入,是困扰课题组专家的核心问题。
目前,课题组在借鉴日本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中国百年建筑的研究体系,大体框架共包含十个方面:结构的耐久性;空间的可变性;设计的可维护性;材料的可循环性;功能的适居性;性能的优良性;构造的低碳性;建造的集成性;环境的洁净性;基础设施的配套性。
这十个方面基本涵盖了百年住宅的内涵与外延,但是对于具体的技术路线,与会专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
浙江宝业总工程师余亚超提出,百年住宅研究体系的内容要从建筑短命的原因进行逆向分析。为此,他总结了我国建筑短命的4个原因:随意的规划和拆迁;住宅本身的耐久性有问题;住宅功能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使用要求;社会先进性的考验。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将体系细分为4个部分: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抗震性;使用设计的合理性;规划的配套性;社会先进性,如低碳材料的循环利用等。
实现建筑百年的寿命,还必须同步提高建材和建筑的技术。华远地产设计总监李莹和远洋地产产品研发部技术组组长臧堪松就同时提出,建筑材料、部品管理也应成为百年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