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住的家有4700平方米,可以说我是云南省住得最宽的农民。”张建春这样介绍他的家和他自己,他将这个令他感到骄傲与欣慰的建筑命名为“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由张建春历时13年设计、建造完成,这个包括6个大院、1个后花园、16个小院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耗资8000多万元,反映了白族民居文化终极追求“六合同春”,即是他儿时的梦想,也是他的毕生心愿。2008年8月8日,张家花园做为大理一个观光景点对外开放,每天接待游客700多人次,至今已接待了50万人。
是私家花园也是旅游景点
张家花园背靠郁郁葱葱的苍山圣应峰,面朝风光旖旎的洱海,整个建筑群占地8亩,加上花园前的旅游广场占地共20亩。
张家花园重现了已经失传的白族民居最高规格“六合同春”格局,在建筑风格及细部装饰上,大量运用白族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张建春试图通过这个建筑群,展现白族传统建筑美学。
1999年,张建春斥资8000万元开始建造私家花园,主体建筑占地8亩。建成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扩建了配套设施,增加了一个旅游广场用于游客集散、停车。张家花园青瓦白墙的中式房屋,带有强烈的白族建筑色彩。其中以“走马串角楼”及“四合五天井”最为闻名,重现了茶马古道上殷实的白族大户人家的居住环境。彩云南院、鹿鹤同春院、海棠春院、西洋红院等命名点出各个院落不同的精彩之处。
张家花园中5个“三房一照壁”的院落,1个“四合五天井”的院落以及1个后花园共同重现了传说中的“六合同春”格局,是目前唯一有实物可见的“六合同春”建筑。张建春一家就居住在此,此地既是私人别墅,也是目前热门的观光景点。张家花园对游客开放,每天吸引约700名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私家花园承载着并非私人的梦想
1999年,已经具备经济实力的张建春将自己儿时梦想付诸实现,建一座真正的白族大院。自己身兼三职,既是投资者、设计者,又是建造者。在此之前的30年,张建春遍访中国各大园林参观学习。
比起许多传统的私家园林,张建春兴建张家花园的目的不仅仅是家庭居住休闲,他想将自己的私家花园开辟为建筑博物馆供民众游览、玩赏;想通过自己煞费苦心设计的花园景观,向参观者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另外也借张家花园宣传自己的设计美学与品位。
带着这些期望兴建的张家花园不仅是炎炎夏日消暑纳凉、散心小憩的好去处,还成为远离尘嚣,讲述民间传说、故事,体会、感悟道德箴言的难得场所。在他的花园内,道家、佛家、儒家所宣导的归隐真谛也蕴含于景观的布局当中。
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意,张建春运用多年从事建筑的实践经验,自己规划、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建造。整个张家花园的各个部份是陆续建成的,张建春每每思索,想象着‘这里我要这样造’之类的构思,然后自己作图。他参考大量建筑文献,一共绘制了1800多张设计图。
在我的花园里看南诏大理国历史变迁
在修建张家花园时,每一天,张建春都会检查前一天的建造情况,以确保施工能令其满意。他将白族民间神话传说,伦理道德和历史统统在建筑上演绎出来,他所设计编排的每一造型都有相应的故事情节。
张家花园有山有水,有园有塔,亭台楼阁、步步为景,让人目不暇接。而又在其中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西洋“红苑”,展现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往事。除了大宅本身,花园亦是观光重点,院内遍植茶花,其中不乏珍品。
张家花园内各个院落充满精巧的构思,穿梭其中,游人会看到白族审美情趣的集中展示。该建筑群将南诏至大理国时期各种建筑文化集中、贯通,犹如一幅穿越时空的长卷,中国所有的建筑手法都能在这里找到。将建筑及传统文化合为一体,别墅一建成对外开放即游人如织,成为旅游胜地,游客形容——“引人入胜、惊喜、具有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