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花园走廊”
一般来说,组屋建设往往选用最简单的建筑结构,以保证将成本降至最低。但是,为了这项具有代表意义的组屋计划,新加坡政府破天荒地为组屋举办了一次设计大赛。由于地块处于市中心,其9.28的容积率相当于每英亩的土地上要放置将近300套住房,这种建筑密度相当于普通组屋的3倍左右。摩天大楼式的设计几乎是每家建筑师事务所的必然选择,而政府也希望建造更加气派的“摩天组屋”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入住政府组屋。
最终入选的ARC建筑事务所则凭借着大胆的“空中花园走廊”的设计拿到了这项组屋工程。这个方案的特点是在组屋的第26和第50层分别架设空中天桥,将七栋组屋联系在一起,而天桥上则种植各种植物,使其成为“空中花园”。巧合的是,尽管设计者并不相同,但是世博会新加坡馆的一个设计巧思也是在新加坡馆的屋顶上设置一个“空中花园”。
负责“摩天组屋”设计的邱平明表示,当时想到空中花园,并非完全由于其概念独特,而是囿于土地面积实在太小,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空间和绿色,既然地面公园不可行,“空中花园”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而用天桥把“空中花园”连起来,则是希望能够更多地利用空间。用了天桥这个构思后,“摩天组屋”在26楼拥有600米长的跑道,可供居民日常跑步健身,而在50层顶层则拥有一个步行区域。此外,七栋建筑被连接起来后,由于很多设施可以互相使用,也可以减少各项公共设施的整体数量,以留出更多的空间。
在房屋外观的设计上,设计师选用了“电源插座式”的构思,即在一套组屋内若干个窗户上,分别设计凸式落地窗、有绿色植物的落地窗和阳台等不同结构,使之看起来像一个电源插座上功能不同的若干插头。
“摩天组屋”建造期间,很多不明就里的外国人向地产中介打听,怎样才能购买到这个豪宅单位,当得知这是一套仅供新加坡中低收入人群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后,很多人都深感惊讶。
普通人的豪宅梦
“摩天组屋”从2004年开始向公众出售,尽管其地点优越,并且设计精巧,但政府为其的定价仍与一般组屋售价相近。有意购买该组屋项目的新加坡公民,需要提前递交申请,最终购买者由建屋发展局(HDB)通过抽签产生。经过多次发售,到2009年最后一批组屋发售时,其价格已经比最初发售时提高了50%,为每套45万至65万元新币,但这一价格仍在多数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并且只有周边私人住宅的三成左右。2009年12月13日,第一批居民领到了“摩天组屋”的钥匙。
在2009年12月13日当天拿到钥匙的May对记者表示,她和丈夫在2006年申请这幢组屋的四房式单位,当时的价格在30万元新币左右,她跟丈夫两个人的月收入差不多在7500元新币,还贷的压力不是很大,她计划装修之后入住自己的新居,同时也计划在2012年生小孩。她高兴地说,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新加坡人,从来没想到能住在如此市中心的地方,尽管未来仍有房贷和孩子的消费压力,日常生活消费也在不断上升,但凭借夫妻两人的努力,肯定能够让生活过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