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目前的消防工作就在逐步地加强和改进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在此笔者不打算过多赘述。但笔者认为,在加强和完善责任、制度和消防设施的同时,还应从管理入手,做到万无一失。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雍和宫是目前内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藏传佛教寺庙,同时也是首都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它在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上的好的做法可以借鉴。雍和宫在早以前也是淹没于民居中的。它的部分房屋被占用,居民们紧邻古建筑的山墙建了许多的简易棚、临时房用来住人或存放煤炭、柴草、木料等可燃物,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等隐患颇多。2000年区政府下大力整治,清理在古建筑内设置的单位;拆除毗连古建筑私搭乱建的棚、房;清除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及柴草、木料等可燃物;改造了在古建筑内未经穿管保护、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规范管理宗教活动用火和僧人在古建筑内的生活用火行为;增加和改善古建筑的消防水源和固定消防设施、器材。
而今,雍和宫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级消防安全优秀单位。总结雍和宫的好的经验做法有:
一、在管理制度方面:多年来,雍和宫根据古建筑防火的特点,坚持“人防”为主,形成了较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各类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保留了一支防火业务水平较高的安保队伍,建立了包括“喇嘛消防队”在内的义务消防组织,从管理上奠定了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
二、在消防设施方面:雍和宫内主要大殿、部分室内人员聚集场所均加装了烟感自动报警系统及红外报警系统,加强了初期火灾的预防工作;各主要建筑物均设有避雷装置,并设专人坚持定期进行检测;应急灭火水源采用市政消防供水管网,室内外消火栓达到20个,保护半径满足要求;另外多处配有干粉式灭火器、灭火铲等消防器材,基本做到“随手可取”,消防设施和器材每年定期进行维护,保证其完整好用;
三、严格的用火、用电制度:殿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除少量长明灯外,其他明火一律严禁入殿,香客集中于殿外焚香;殿内基本未敷设电气线路,必须用电的宫殿电气线路经低压处理后穿管接入,有效地降低了电气火灾隐患。
另一方面,在加强和完善责任、制度和消防设施的同时,还要从科技入手,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针对文物古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耐火等级低,极易燃烧的特点,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一步对材料进行论证,使用防火涂料对建筑物及内装饰材料进行阻燃处理等科技手段增强建筑物整体的耐火等级;
二、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增加技防措施,在不破环文物古建筑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在屋顶、建筑四周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安装自动水喷淋系统和多个固定消防拴等灭火系统。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儿女无不以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自豪。要让这种自豪感延续下去并且不断积累升华,全体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理应得到悉心保护,让淹没在民居中的文物古建筑也能焕发出光彩,为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再添一份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