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领导变”的怪现象,领导换一届规划就得调一回,一些“年富力强”的建筑因此被拆除。“我们叫非正常死亡,这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近一两年发生的“楼倒到”、“楼脆脆”依然让很多人担心。北京市质量监督总站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周磊坚认为,目前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依然堪忧,其重要原因还是缺乏统一的“建筑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规范”,只重视验收环节,轻视施工质量预先控制措施和施工过程质量把关。这种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后的“质量验收和质量检测”上的做法是难以搞好工程质量的。
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就是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甚至一开始就失控。周教授说,从2002年起我国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就全改成为纯“验收规范”。改革者认为只要强化了验收,工程质量就会好。因此把建筑业前辈总结的“施工过程控制规范”的内容,一笔勾消了。以致施工过程中,现在己没有强制性的“过程控制规范”指导把关了。
又有人说我们缩小“验收批”就可以过程控制把关。可是混凝土或砌筑工程质量是要等其试块标准养护28天后,在试验机上压出结果才能定论的。而当前工地结构工程往往五天上一层,要确定第一层的工程质量。28天后现场已干到第七层了。面对已在结构封顶的建筑,如果有问题,我想没有谁能够下决心拆除重盖吧。仅靠“验收评定标准和完善检测手段”,往往只能是“死后验尸”。
转而我们又谈到建筑物寿命。周教授说,钢筋是混凝土工程中的支撑结构荷载的重要“骨架”,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寿命。钢筋易锈蚀,需要在钢筋外面加混凝土保护层。如果保护层做薄了钢筋会过早锈蚀,而保护层做厚了,又会减少混凝土结构的抵抗力矩,承载力也降低,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建筑的寿命。而如果混凝土工程施工不当,造成结构开裂呢?现在就开始锈蚀钢筋,寿命更受影响。
还有就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一定要按结构和抗震设计规范安设钢筋,该放什么位置不能随便改,如同一个人叉开腿,不易被推倒,并上腿就容易被推倒。柱子、墙板中的竖向钢筋,设计要其分开一定距离,结构才能受很大的推力,如果钢筋合并到一起了,就受不了外面的推力了。同时钢筋该加密的加密,该弯135度钩不能不弯,否则地震一来不垮也裂。工程寿命就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