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中国建筑寿命真相
发布时间: 2010-04-12   来源:网友Nelly1986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领导变”的怪现象,领导换一届规划就得调一回,一些“年富力强”的建筑因此被拆除。“我们叫非正常死亡,这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一些城市“拆迁带动GDP”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

质量是不是中国建筑“短命”的主因仍然存在争论,但专家们对于规划问题导致我国建筑“短命”的观点一致认同。

陈肇元认为,一些城市“拆迁带动GDP”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即通过大规模城市拆迁、改造,把大量没有达到使用寿命的建筑拆迁,以此带动了相关建筑、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增加了GDP。但是从长远来看,通过拆迁、卖地来增长GDP的方式缺乏可持续性。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拯表示,现在,房屋短命最大的问题出在规划上。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主要问题是不够规范,管理也不够严格。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领导变”的怪现象,领导换一届规划就得调一回,一些“年富力强”的建筑因此被拆除。“我们叫非正常死亡,这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2000年9月底交付使用,这幢22层98米的高楼总造价3776.70万元人民币。建成使用仅7年后,当地政府2008年4月爆破拆除,在原地新建一座商业高楼。

类似的建筑“短命”并非个案。2007年1月6日,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22层67米高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拆除,它的设计寿命原为100年,但在仅仅走过它生命历程的13年后就被爆破拆除了。更极端的例子是,重庆市一幢高层建筑,因为规划改变,从交房到被拆仅用了6个月。

高拯认为,由于我们规划设计上的落后,有些建筑的设计建造缺少远见,致使房屋必须被改造,或者根本无法改造,最终导致房屋短命。

目前,国外的房屋设计上有一个先进的理念,叫价值工程。即房子整个由四部分构成:结构是一部分,装饰是一部分,购配件是一部分,管线是一部分。现在许多房子由于某一部分老化,而导致整个建筑不得不推倒重来,从价值工程角度来看是极大的浪费。价值工程提出,除了房子的结构,设计时就应达到其他部分可以随需要随时更改变动的要求,这样必然增加房屋的寿命。此外,发达国家城市的规划都明确规定了规划多少年能修改一次。

与我国建筑的“短命”相比,欧美国家的建筑则非常长寿。比如英国,其建筑平均寿命在世界上居首位,可达到132年,“百年老屋”随处可见,不仅建筑质量受到高度重视,规划、设计也经过详细论证。同时,他们还注意对建筑物的维护、加固和病害处理,以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欧洲其他国家,住宅平均寿命普遍在80年以上,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

西方人有一个珍惜保护古迹和文物的共同心理和习惯,即一座房子能不拆就不拆,即使它不是什么文物,对一条街的居民或一家人来说,仍有它的纪念意义存在。刘金砺说,我们国家老房子拆得特别多,各个城市不一样,像北京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时代在前进,建筑也在发展,由于拆得多必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于建筑垃圾,我们也没有相应的章程。严格地讲,对待建筑垃圾,我们应当立法了。这些建筑垃圾,像混凝土经过加工,同样可以利用起来。

国外房子寿命长跟管理者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老房子在他们那里是被作为一个文物在保存。坏了,他们进行修理,再继续使用,像英国,他们对老房子进行修理,或者对地基进行加固,许多都是通过向国外招标的方式来完成。

在国外,房子要拆除,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行,不是想拆就能拆的。但在我们国家,对于既有建筑物的利用改造以及维护都没有相应的法规。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市政府就明文规定,所有门面建筑超过50年的一律不准拆迁。法国对有20年历史的或在国内外有过影响的场所,都被政府立了标记。所以,这些城市的特点非常明显。

高拯认为,要想改变我国目前房屋短寿的状况,首先对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要加大查处力度,特别是对偷工减料的工程要严厉打击。虽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但对质量的要求不能放松。其次,要在规划上下工夫,要给规划以权威性,使规划市长动不了,县长不能动,让人大这个权力机构来具体管理这项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发展长寿建筑,就是结构可以不动,但建筑的其他部件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动。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