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解构建筑百年命题
发布时间: 2010-04-15   来源:网友yi12321投稿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短命建筑"便会被提及并受到公众关注。而这一次的由头,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的一句话。

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仇保兴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却只能持续25年~30年。

显然,这段话的关键词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但是这个初衷却被跳过,而其中"25年~30年"的字眼却仿若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引发了一场全社会的热议,各大媒体、知名人士、草根博客对建筑寿命的讨论迅速升温。

其实,再次刺到人们神经的,并不是部长的言语,而是这些年来,有太多的"短命建筑"频频出现,一次次挑战人们的心理底线,令人扼腕叹息。

“短命建筑”:扼腕叹息

近期,海口的标志性建筑、曾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刚刚建成10年的"千年塔"开始被拆除的消息,引人注目。从“千年塔”变成“十年塔”,少了的,不仅是汉字上的一撇,更是3000万元投资的财富浪费,而多了的,却将是上万吨的建筑垃圾。

而就在10天前,江苏扬州两个建成不足8年的小区,由于政府二次转让土地而面临拆迁的事件,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之后,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愤慨。

类似的事情一直在冲击着人们的视听。一个小区刚建好,业主尚未入住,附近要修高架,崭新的房子直接就拆了;一个投资1500万元刚建成的小学,及附近不足10年的商品房都要被拆迁,因为这里要建设CBD;一个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在如浪的质疑声中,炸成了废墟……

而2009年不断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楼酥酥”等,让人们看得更加心惊肉跳,这些住宅的购买者们,更是痛心疾首,走上了漫长的维权之路,或是背负着购房贷款和质量焦虑的双重负担。

建筑“短命”的原因有很多: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目光短视;政绩目标下,政府的盲目拆迁和盲目建设;GDP的催化,拆了建,建了拆,数据十分漂亮,建筑却沦为了牺牲品;土地财政下,卖地再开发背后各方利益的追逐与妥协;建筑质量不合格、设计不合理、监管不到位、验收不严格、偷工减料等本身的质量问题。

不管是什么原因,“短命建筑”都造成了社会公共财富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建一栋楼少则需要一年,多则三五年,而炸一栋楼却只需要几秒钟,在诸多"第一楼"变成"第一爆"的爆破声中,是人们对"短命建筑"的集体叹息。

“百年住宅”:集体诉求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部城市住宅试点工作就明确提出了要建“百年住宅”的口号;而早在2006年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学术研讨会”上,有识之士就已经提出了“国内新住宅平均寿命仅30年”的批评。

30年太短。那么,建筑应该要活多久?

住宅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应该有7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100年。

可见,对普通住宅来说,不属于“重要建筑物”之列,也应满足至少50年的寿命要求。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