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全国性标志建筑岂能“先下手为强”?
发布时间: 2010-06-10   来源:网友鹿丹投稿 

5月28日,洛阳孟津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地理标志图稿,准备建主题公园。而几年前,郑州荥阳的桃花峪就竖立起了“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界牌。此外,还有专家提出,分界线应该在焦作武陟县的嘉应观。近期,相关争论不断(6月8日《郑州晚报》)。

黄河中下游界碑(图片来源:杭州网)

诸如此类纷争的背后,无不是利益之争。而既是纷争,往往各有其理由,如今,即使是历史定论都可以推翻,本来就比较模糊的说法,当然更不必担心被驳倒。因此,要占得先机,就得先下手为强,造成既成事实。许多地方因此尝到甜头,而有些则因为“老实”而失去先机。比如淮安市,不顾一片反对之声,于2009年抢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现据称“已成为淮安一张城市名片,极大地提升了淮安的知名度,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河南信阳市地处秦岭余脉、淮河源头,“本是最有资格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的城市”,却由于行动迟缓而错失良机。事后,信阳市民对当地有关方面提出批评:“我们对自己的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意识太淡薄了,一块金字招牌就这样失去了!”

显而易见,如果各地都这样“汲取教训”,“先下手为强”地抢建全国性的标志性建筑,将会愈演愈烈。这必然造成传统历史文化认知上的混乱。比如,地理教科书把黄河中下游分界线定在“旧孟津”,然而,现在“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的界牌,早已竖立在郑州荥阳的桃花峪。还有就是巨大的浪费:相关各地都必然争相建设自己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孟津县,就已经准备建主题公园。由于人们历来习惯于“黄河中下游”的表述,很少深究这中游、下游到底是以哪里为界来划分,更多的地区跻身这场争论,乃至也一哄而上建设各自的标志性建筑,也并非没有可能。

更值得深究的是,地方有没有这个权力。既然是全国性的标志,打着“中国”的牌子,就已经超出了地方政府事务的范畴,选址科学与否、哪个地方能够绝对代表,应该更广泛地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形成共识,并经过相关的审批。否则,各地只是依据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擅自兴建一个国家级标志,那么,这样的标志将多如牛毛,也必然失去权威性。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