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是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7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一座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装修,以及最终被拆除的过程中,除规划设计外,其它阶段都伴随着资源的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据了解,房屋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已成为我国三大能耗领域之一。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低碳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因此,绿色建筑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然而,实际生活中,和我们的居所、建筑物息息相关的一些做法却不够“绿色”。
“四浪费”:
费地、费能、费水、费材屡见不鲜
费地——据报道,某单位打算在旧址上新建一幢办公大楼,旧址上原有十几棵老树。新楼建成后,人们再也看不到曾经的荫凉,感受不到夏天树叶摇曳间的阵阵自然风,一处天然休闲的好去处就这样失去了。为了满足人们休憩的需求,只好又加建了一个凉亭,使得本已狭窄的空间更显拥挤。如果当初的老树能留存下来,不仅节省了土地资源,还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建造过程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不仅可以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带来的建设投资,减少施工的工程量,而且还可避免因场地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场地内原有的树木、水塘、水系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且是传承所在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区域重要的景观标志。
费能——在北方城市,寒冷的冬天暖气必不可少。据专家介绍,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城市暖气中流通的不是水,而是气。利用蒸汽取暖比用水循环取暖造成的浪费要多得多。
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上,玻璃幕墙是很常见的。比起水泥石灰或者瓷砖幕墙,玻璃幕墙的确时尚。然而,玻璃幕墙不能很好地隔热、保温,这使得夏季室内温度升高,空调利用率明显增加。
费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城市中公共绿地灌溉用水还采用原始的直接浇灌方式。大部分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冲洗厕所的水还是自来水。这些都是非常浪费的用水方式。
费材——据业内人士介绍,普通建筑用于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能量的30%是通过墙体、窗户及屋面散失的。过去,很多建筑物的墙体采用粘土砖,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不利于建筑物保温。现在,建筑物外墙和屋面选择保温隔热材料,如采用陶粒混凝土,外墙挂保温板,屋面采用聚苯板或工程废渣等,不仅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还可减少空调等采暖、制冷系统的使用频率。
“建筑物寿命打折扣”:
拆了建、建了拆不在少数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形象而煞费周章地将一些建筑物拆了建、建了拆。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非常“高耗”的。据有关专家介绍,建筑物的寿命一般在50年左右,而我国建筑物的寿命往往因为反复拆建,平均只有30年。相比之下,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在欧洲一些国家,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建筑还有很多保存完好。而在我国,百年以上的建筑,除了受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之外,已不多见。
“追求豪华”:
盲目装修既浪费又不环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都希望自己的居所再宽敞一些,再舒适一些,因而盲目设计,追求豪华。
一位姓王的先生向笔者讲述道,都说用花岗岩装修显得上档次,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又不是买不起,于是就买了最贵的花岗岩石材铺地面。后来才发现根本不实用,不仅不好清理,冬天的时候还特别凉,屋里的空调暖风要调高好几度。有几次,因为地面太滑,家里的老人差点摔倒。
像王先生这样盲目追求奢华的人一定不少。对于家居装修来说,环保、健康才是更重要的。笔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营造一个健康环保的家居生活空间应从四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居室设计的合理性;二是在装修时强调选用环保材料;三是人工环境如采光、通风、空调、湿度等的理性制造;四是生活用品包括家具及饰物、室内绿化物的选用和摆放。
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低碳生活,绿色节能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绿色建筑的春天早日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