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由洋规划遭遇“水土不服”说起
发布时间: 2010-02-03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曾经在2006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会议,严肃查处了一例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违法征用土地事件。这起违法事件可以说是洋规划遭遇"水土不服"的典型案例。
  "龙子湖"规划是郑东新区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郑东新区规划方案是郑州市采取规划咨询国际招标的方式征集的,这么大范围的城市规划咨询招标,当时在国内还是首例。最后采用的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的方案。
  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为城市规划征集方案,本无可非议。关键要把握征集到的是"咨询方案"这一要点,"咨询方案"是正式制定规划方案的参考,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形式。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决定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详细研究城市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做多个学科的深入研究,有些资料还是不能提供给国外规划设计咨询部门的,因而正式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由国内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修编。而郑东新区规划出台之后,有关领导强调的只是按"国际设计大师"的方案"一只笔绘到底",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对于郑东新区这样的分区规划,重要的是服从有法律意义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而恰是在这一点上郑东新区的规划方案有硬伤。
  该方案按照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的"新陈代谢"理论设计,将功能区设计成一个个"细胞"的形式。"细胞"理论提出之后,由于它是一种理论化和理想化的图式,在日本国内的实践中很少被采用,只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投标中,采用过这种图式。这次在郑东新区的规划中无疑是"新陈代谢"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该方案完整地按照"细胞"模式设计了郑东新区。
  这种模式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道路曲线过多。有国内城市规划专家指出,在郑州这样的平原地区,垂直方格网的道路系统最为合理,而曲线和斜交则会给道路交通组织带来困难,人为增加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实际上,郑州二七纪念塔由于有人民路这一斜交道路,直到现在道路交通组织一直是个难点。而图案式的细胞式的结构人为造成了许多曲线道路,这是郑东新区规划的一大硬伤。
  郑东新区规划的另一硬伤是由于曲线相交,造成许多不能充分利用的边角地块,目前的处理方法是设计成大片绿地,而这种被干道围合,被汽车包围的绿地使用起来是非常不便和低效的,维护的工作量又非常大。这一特点,实际上造成了对宝贵土地资源的浪费。
  可见郑东新区规划方案有明显的硬伤,而方案上的硬伤变成现实中的土地的伤痕,则和迷信"外脑",不注重自主创新有直接关系。这一事件告诉我们,要办好中国的事情,不能忽视中国自身的科技人员的主导作用。不是不可借用"外脑"出点子,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中央政府对这一事件的处理,维护了有法律意义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制止了地方政府的蛮干。我们需要从这一事例中汲取忽视中国自身的科技人员的主导作用的教训。
  举一反三。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也是一件关系全局,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大事。在这件大事有没有充分发挥中国自身的科技人员的主导作用?刘友梅院士的呼吁表明,还没有。而在现在的决策思维中,似乎还存在着盲区,那就是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通过对高速机车实际的自主研发,才能保持对我国铁路机车制造行业的主导性,否则很可能变成依赖国外技术和研发力量的生产车间,在铁路行业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是决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