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在内的多处古建从此有了新的名片。央视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消息,央视评论员杨禹在《朝闻天下》中表示,申遗成功自然是件高兴事儿,但是喜悦之外仍要有一丝担心,如何把握好商业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同样是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

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图片来源:百度)
申遗成功之后切忌盲目过度开发
我的心情有两种。一种是高兴,第二种还是略微有一点点担心,我想电视机前观众跟我一样,因为嵩山“天地之中”建筑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的遗产变成了世界的遗产,中国人对它进行的保护,也变成了整个世界对它进行的保护,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被世界认可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但我的担忧是,在过去很多当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一部分之后,我们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盲目过度开发的表现,所以我想当嵩山建筑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特别希望它不要陷入到盲目过度开发的进程当中。

嵩山“天地之中”建筑群 塔林(图片来源:百度)
少林寺这些年进行一定程度的商业开发,也曾经引起过电视机前很多观众的讨论,我看到登封市有关方面曾经明确表示,说如果这次申遗成功,保证四个不涨价,四个不变化,比如少林寺的门票不会涨价,这些建筑群的社会公益性质不会变化,我相信这样的表态是积极的,但是我们同样希望他在当名录已经进入之后,在今后更长远的时间之内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我们国家排队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还有一百个项目,如果按照每年通过一个的话,够我们申请一百年的,我想这些项目包括即将接受审议的“丹霞”,他们有很多地方政府都对它给予过高的期望,希望成为名录当中一部分之后给予更大的投资,能够引来更多的回报,我相信当我们得到这样好消息的时候一定有更多的人正在逐渐让自己变得冷静下来。
文化遗产也需要适度合理发展

浙江乌镇的保护与开发成为范例(图片来源:百度)
并不是所有的遗产都需要商业开发,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遗产都要躲开商业开发,任何文化遗产其实在新的时代里,也需要适度的来进行它的发展,只不过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有的文化遗产可能应该完全由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提供给公众,也提供给他最足够的政府财政来全面承担的这种保护。还有的文化遗产其实具有一定的商业开发条件,甚至说一定的商业程度的开发,能够有利于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得到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来使得这样一个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里面自己也沿着自己的脉络去进一步发展。这里边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谁来控制这个开发与保护的度,现在这样的一个控制度的主要职能恐怕是由文化遗产自身的管理者的主体,包括他所在的地方政府来主要负责,国家层面只是作为一些指导和引导,我觉得这个力度还远远不够,因为地方的政府以及自身的主体他本身具有着开发的内在冲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希望随着我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多,国家层面应该建立更强有力的机构,提供更强有力规范化的制度,对这些文化遗产到底在开发和保护当中选择哪条路,在这条路上到底走到什么程度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