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面是纽约,里面是世界
“这是个野心勃勃的建筑,必须跳出这片狭促的街区,提供一个舒适自由的参观空间。”应对纽约新当代艺术馆的招标要求,2007年,妹岛和她的SANNA在街角搭起一堆7个长方体组成的白色积木块,插下一幢明净而惹眼的建筑。
“打破土地面积的局限是十分困难的,我们试图在这无序的街区提供一个有序而宽敞的空间,于是长方体组合的方案应运而生,整个画廊都尽量采用自然光,透过落地窗你可以看见纽约街道的角角落落,表达了一种‘外面是纽约,里面是世界’的意境。”
建筑内部,妹岛放弃使用墙壁和立柱间隔各个展厅,以不同高度的台阶连接起错落有致的各个平台,人们就像水一样在高低不平的河床上流动。霓虹绚烂的夜晚,点点灯光从艺术馆墙隙中洒落出来,散发出浓浓的东方禅味。
妹岛的搭档西泽回忆,有次和伊东喝酒,喝大了的伊东突然兴奋地拿着一个被他捏扁的啤酒罐说:“建筑就是这样”。西泽吓坏了,直到后来他才体会到伊东的理念,建筑的确就像个扭曲的啤酒罐--脆弱、薄透。可贵的是,妹岛和西泽在吸收老师理念的基础上,创造出另一种更具浮游感和穿透性的建筑风格。
普利兹克奖评审团称赞妹岛和西泽的建筑“截然不同于那些视觉爆炸式或过于修饰的作品,相反,他们始终追寻建筑的本质,这种追求赋予他们的作品以率直、经济和内敛的特征。”
人们相会在建筑
妹岛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确定的主题是“人们相会在建筑”。

妹岛和世作品(图片来源:百度)
与以往策划者不同,妹岛是一位建筑师,而不是一位建筑理论家。她的策划要求回到建筑的本质,而不是将建筑与技术、新的形式或政治联系在一起,就像她所比喻的公园,她强调建筑仅作为事件、人和社会的“容器”。
“以往展览都是在墙上贴很多东西,现在是将每个国家放到一个空间里,体现出他们对整个空间和场所的体会。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筑师采用的工字钢设计,创作出来本身构成建筑,又和展场建筑形成大的空间关系,这就是非常完美的展览,与空间相符的作品才能放进去,要强调这个互动的,不光是一个展品。”
妹岛对双年展的构思在她的作品里已有体现,去年SANAA采用极简主义风格设计的伦敦蛇形画廊亭,采用了生物变体造形的抛光铝制顶篷,试图软化建筑形态构成元素之间的界线。“设计考虑是在漂亮的公园里头做一个小公园,这是个怪里怪气、奇妙的屋顶。”
“如何把人群引导到中心去,是我思考的。起伏的设计让人可以接近建筑物中心,移动过程中也可以跟人接触。起伏的地皮,爬一个坡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空间。虽然是一个大房间,又看见又看不见,视点可以不断变化。”
寻寻觅觅,发现每个看得见风景的空间,或许就是妹岛所追求的设计原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