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应让每座建筑体现自己的性格
一座建筑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建筑师的性格和涵养,好的建筑不仅能从外表上吸引观众,更能从设计理念和设计细节上去打动人。孙奇昌和他的团队在工作中一直奉行“三性”原则。这也是希埃希能走出中国,迈向世界最为重要的原因。

孙奇昌作品 厦门五缘湾商业街(图片来源:搜房)
首先是地域性。世界建筑大师赖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想去建造一座位于那座山上的房子,而是要去建造一座属于那座山的房子”,这就是地域性。希埃希作为一家以中国为主战场,在非洲,亚洲均有建设项目的设计公司,从未想过要去建造一座放之四海皆准的房子,而是立志要建造属于这个地区、这个城市,属于当地文化的房子。”如希埃希在内蒙设计完成的乌海大厦。它具有显著的地域性。
其次是经济性。所谓经济性,也即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竭力为公司和客户节约成本。这也是希埃希深得客户信任与喜爱的重要原因。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无论客户的项目大小,希埃希都会从客户角度出发,在结构的选择、建筑材料的筛选,以及体量的选择等方面,都会千方百计为客户节省资金。孙奇昌坚信:用最小的花费,未必不能做出最好的项目 !
最后是实用性。一座建筑仅有华丽的外表而无实用性的功能空间,其实是失败的。实用性是任何一座建筑的本质属性。孙奇昌强调,建筑像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其立面形式往往是自身性格的自然流露。如医院的简洁,商场的热闹繁华,办公楼的庄严大气等等。“也正因为如此,希埃希一直坚持批判性的拿来主义,力争做出每一个建筑的真实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