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会有人问王刚:“这样的方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王刚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一句话的答案。建筑师都知道建筑设计并不是个很快就能上手的创造性的工作,一个本科毕业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能在三五年之内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算是聪颖之人。
“建筑师这个职业要求从业者永远要进步,即使你走得慢一点也有可能落伍于时代。”王刚说。

王刚
2004年,最露脸的一年
2006年初,都市元素建筑事务所(以下简称都市元素)开张营业,这是王刚从东北到北京的第8个年头。“开头尽干了打扫卫生的事了。”王刚调侃当时事务的繁杂以及事必躬亲的忙碌,但终于有了自己的事务所,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其实,这个时候的王刚在建筑设计领域早已不是菜鸟。此前,也就是2004年,是王刚被业内人士谈论最多的一年,因为该年王刚做了个“很露脸”的项目——深圳凤凰卫视总部大楼。
凤凰卫视投资的深圳凤凰卫视总部大楼在2004年的建筑设计界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国际上十几家的大牌建筑设计事务所都来投标此项目,UDS建筑设计事务所(加拿大背景的建筑设计公司)的方案由王刚负责。作为一个邀标项目,各事务所的实力在一开始就是明显的,而大牌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很不幸,我的方案中标了。”王刚说。
“说实话,换成任何一名中国建筑师,谁都不报中标的希望,我也一样。”王刚坦言,“竞标的有SOM事务所、贝聿铭事务所、GMP事务所等,它们都是世界最顶尖的事务所,水平确实很高。本来我觉得能和它们一起竞标,学习学习,就是件令人激动的事情了。”
王刚自己觉得很有运气,说实话中标了连自己都不相信。方案保密期过后,他详细研读了各事务所的方案,以学习他人之长。后来王刚猜测自己的方案中标的原因可能是锲合了凤凰卫视作为媒体的气质:绅士、时尚,他拿捏准了甲方的需求。
拿捏甲方的需求对建筑师而言也是个相当重要的技巧,所谓于我心有戚戚,谁还会遭遇拒绝呢?那栋楼出来后不事张扬却很时尚,作为商业建筑,造价也是甲方考虑的重要因素。王刚赢在了这两点上。
丰产阶段,其实很复杂
据说此前的此前,王刚就曾很露脸。在东北有上千人的某设计院,王刚属于英姿勃发之青年,刚参加工作就连续中了3个投标。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忍受了一阵“风摧”后,王刚一激动就要离开这家当时在全国排名第二的设计院。同学说能进这家设计院实属运气好,要离开老王你可要考虑清楚了!王刚在这家设计院6年有余,“尽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已经感觉没劲了。”王刚说,“当然大院历史长,使得年轻的建筑师受到了非常正规的训练。现在工作十六七年了,回忆起当初的历练也是受益终生。”
“当时年轻,觉得老有人在说你就是个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承受能力差,就觉得受不了。”一赌气,一激动,王刚辞职了。在UDS建筑设计事务所(以下简称UDS),王刚做了合伙人。
中国的建筑师恐怕是世界上最忙的,也是最辛苦的,而吃苦是建筑师必备的品质。
在UDS的几年,王刚主持了大量的项目,处于丰产阶段。“大多建筑师都希望自己做出来的项目数量越多越好。我在UDS的几年,正是北京建设势头正好的时候,太旺了!”北京后现代城、富力城……都在这个时期的王刚手中诞生了。“包括我认为好的和不好的,单北京建成的就有20来个项目。人也开始疲惫,头发哗哗的白。

王刚作品
建筑设计是个复杂的事情,这也许是王刚头发哗哗白的原因之一。王刚认为设计不是一个创意就能做好的,“很多人有好的创意,但没有支持,或者不能实现,或者不现实,那就是空的。假设当年有1000名建筑师参与卢浮宫扩建的设计,可能就会出现5个金字塔的造型。但事情远非只看金字塔造型就这么简单,也并不意味着那5个建筑师就和贝聿铭有同样的高水平。建筑大师具备把事务揉碎了重新排列组合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具备能把项目落成的素质,这期间的过程并不简单。”
市场时期,建筑师并非万能
正因为建设过程的复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建设速度过快和建设质量问题是近几年来大家时常谈论的,无论业内还是业外。就拿建筑设计来说,大家都在积极地拿项目,快速地作设计,那么建筑质量在哪一环节能够得到保证?
王刚说一个建筑从图纸到盖成,掺杂了很多的因素,不是建筑师能够控制的,这也让很多有抱负的建筑师很痛苦。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很多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做出来的建筑怎么能避免问题的出现?“大家甚至时常觉得建筑出来后好不好是碰运气”,王刚自己觉得北京后现代城就是自己运气好,碰到一个肯出资金和下功夫的开发商,甲方决心要做出一个精品,在工程的把关和控制上非常严格,后现代城最后的结果和建筑师的初衷契合度很高。
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建筑和建筑师的意愿或者和大家的意愿的契合度都不高,有的甚至较低。建筑的好与不好,并非任何一方一厢情愿就能够,包括甲方。建筑师的水平高与不高,也并不一定体现在盖成的房子上,因为房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其实很多的时候,中国建筑师和国外的建筑师在职业技能上不相上下,但建筑质量却有高有低,导致出现很多遗憾。
“在爆炸式的发展过程中,快速设计就好比吃快餐,势必出现消化不良。”王刚说在这么一个快速建设和设计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踏实的好作品。但市场是把双刃剑,在这样高速建设当中,中国建筑师的水平上升得很快,也有利于建筑文化的传播。而当一个建设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大众往往把矛头指向建筑师,这是有失公平的。
其实一批风口浪尖上的中国建筑师已经国际化了,他们的思维、工作方式都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包括心态,和国际上的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已经能够对接,近年来出现的越来越多国际联合设计就是一个例证。“如果一个建筑师不具备国际化观念,在中国你就作不好设计,因为中国已经国际化了,而建筑师要更走在前面,才能把握自己的方向。”

王刚作品
博弈中,毕竟是书生
尽管中国建筑师们国际化了,但设计费并没有国际化,这成了他们装在心底的一肚子苦水,觉得辛苦又不平衡。人们只是把建筑的建设看作一件事情而不是事业,这个事情是个买卖,是买卖那么就要砍价。真实的情况是好的建筑带给甲方或者城市甚至国家的价值是不菲的。
中国建筑设计师的现状早在库哈斯的《大跃进》中就有描述:(中国建筑师)他们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最强大的建筑师……中国建筑师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少的设计费在做最大的工程,他们在1/5的时间里做5倍于美国建筑师的项目,获得美国建筑师1/10的设计费,这意味着他们作设计的效率是美国建筑师的2500倍。
“设计的价值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还在实际地以物论价。有开发商说建筑师画的不就是几十张图吗?需要付那么高的费用吗?王刚对此人说:“如果你去收破烂的话,一堆纸也就几毛钱。”当然,存在这样价值观的巨大差距,生意是谈不成的。“不是成本的问题,是脸面的问题,或者说是荣誉的问题。”一般的建筑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无法接受诸如上述的不尊重。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自尊与生存面前,建筑师该选择哪个?
现在自己做事务所,王刚说自己作为“一大家子的家长”,要担负起对大家的责任。业主能不能接受事务所的设计、遇到头疼的事情怎么处理、要不要作这单设计……这些王刚都必须处理,所以王刚说自己时常在干“打扫卫生”的事。
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同行之间竞争的加剧,在不成熟的行业规则中缺乏秩序,那么在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设计费用逐年下降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个趋势,似乎谁也无法扭转目前的状况。“碰到这种情况,我每次都不想让步,但每次都得让步。”王刚说,“建筑师毕竟还是书生!”
项目时分,傻冒品质
但作为建筑师,王刚还是以此为荣。“有时候明知道自己亏了,但签了合同后就把吃亏这档子事忘了,在施工过程中也绝对不会马虎,一心一意地就要把项目做好。”王刚称这是建筑师的傻冒品质,它是个优良的品质,这种品质让建筑师立着,富有责任心。“我常说建筑师不只为甲方服务,实质是在为社会服务。”很多人赞同王刚的观点: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才是好建筑师,这样的建筑师会赢得同行、业主和开发商的尊重。
做建筑师要有个好心态,王刚说建筑师所处的心理状态时有水火两重天的境地,因此有不少人坚持不下来,改行。“但做过十几年后,你就会对这个行业特别有感情,对别的行业也没有兴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坚持下来了,就是因为他们对此抱有极大的热情。”很多建筑师都说过,包括王刚,“看着自己设计的房子盖起来了,感觉像自己生了个孩子”,很累,但很高兴。
作建筑设计,在中国,十几年来还是比较乐观。建筑设计事务所时有开业、时有关张,也是正常的商业表现。王刚说建筑师还是不同于商人,事务所抗击打的能力弱。尽管2009年爆发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中国建筑师的影响并不大,但即使风吹草动都能受到影响的事务所从去年底到今年还是垮了一批,垮掉的原因并不仅是经济问题。
相比较事务所关门,建筑师的遗憾更多的还是在建筑创作上,这种遗憾无一例外地会发生。“为什么说建筑师还是书生,明知道一直要遗憾下去,还是抱有一种幻想:创造出不遗憾的建筑来。”但幻想的纯净鼓励着建筑师们,成为他们不竭的动力,王刚把此比喻为登山,在即将一览众山小的时刻才是最激动人心、最振奋人心的时刻。“这就是那些登山者为什么不顾生命危险,满世界寻找高峰攀登的根本原因。”王刚说。

王刚作品
理想状态,作设计就够了
如果建筑师心目中没有很干净的一块天地,他肯定做不好建筑师。这是王刚心中所坚定的信念。
在把“打扫卫生”的事情做得差不多的时候,王刚还是想做建筑师。都市元素是个以合伙人的形式组成的建筑设计公司,王刚是法人,就是说他需要做很多的管理工作。“现在没有办法,我在做建筑师的同时还要做老板。经过这几年我发现,做老板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有这样的能力,但还是不情愿,觉得痛苦,还是愿意成天作设计,不要受太多事情的干扰。”但王刚说这样又不大现实,他要给大家和自己建立平台,要花钱把这个平台搭好,要有项目,要花精力。
王刚是矛盾的:如果只单纯地做建筑师,在许多问题上可能少有话语权;如果做老板,自己可以作主,但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琢磨设计,总之事事不能两全。做事务所的老板,王刚还是有被绑架之感,但他必须要把事务所撑起来,否则大家都吃不着饭。
现在,王刚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把目前的平台做到理想的状态,然后把管理事务交给他人,而他就可以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专心致志地作设计,歇息的间隙抽支烟,这就够了。
王 刚
2006.3至今 都市元素(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
北京凯帝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2001.05~2006.02 UDS联合设计合伙人 副总经理
2000.08~2001.04 美国CHI-AM集团中国公司 副总经理
1999.01~2000.07 北京金禹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1993.07~1998.12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建筑师
主要代表作
中国凤凰卫视大厦(深圳) 13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珠海联通新时空大楼 3.2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北京后现代城 60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北京富力城一期 48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北京东升科技大厦 6.2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北京艺海商业中心(四道口) 4.2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北京首创白云生活广场 5.8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海上财智中心(上海) 42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北京顺驰-领海 48万平方米 项目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