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建筑的“传教士”

世博会上远大集团所做的“地震体验屋”(图片来源:北青网)
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一则数据让张跃有了触动--“有一天,我突然知道了一个数据:一棵树平均一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我的飞机从长沙到北京往返3000公里排出的二氧化碳,相当于8棵大树生长60 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我吓了一跳。”
从那以后,张跃开始很少使用他的私人飞机,并且规定“乘客不到六个人禁止使用公务机”。
8月10日,因为客人太多,以至于张跃晚饭都无法正常,在拉上下属匆忙吃完晚饭后,他直奔浦东机场,乘坐的是:民航班机。
促使张跃做可持续建筑的契机还有,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看到很多人捐钱捐物,他冒出的想法是,能否为遭受苦难的人们捐一座能抗震的房子?让灾区学着这样建抗震房。随后,他去了欧洲考察,看看国外的抗震房子是什么样。
另一个让他触动是,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促进会的副主席,他亲自操刀编写的“建筑节能准则”,竟然无人效仿。这应该让他有些受挫。
他开始组建自己“生产”房子的团队,先就是拿长沙“远大城”(远大集团本部)内已有的房子做实验,进行节能化的改造。
一份资料显示,改造成果喜人:很少的投资,可从三年的节能中收回;采用简单的技术,普通工人可承担施工;极低的能源消耗,比同类建筑节能80%以上;极为舒适和健康,新风经过静电除尘,室内可吸入颗粒比室外少20倍以上……
这当然应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产业链转移:非电空调--空气品质设备--节能建筑、低碳物业。
张跃的雄心不止于此。他的计划是,在2010年的下半年,“第一期投资12个亿建造一个示范工厂,最终年产房子可以达到10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将超过300亿。”
从空调升级到在工厂造房子,动作很大。著名金融界人士、原高盛投资银行执行董事胡祖六的加盟,“以他在金融圈内的经验和能量,将促使远大快速做大”;还有莫平,这位负笈哈佛、原贝聿铭麾下的建筑设计精英,对张跃的可持续建筑的加盟。
“我们三剑客,胡祖六负责搞资本,我负责技术,莫平负责搞建筑艺术,这是完美的组合。”
在一档谈话节目中,龙永图盛赞张跃:“张总这个人我认识那么多年,他有点像传教士,他如有一个理念,非要想让你能够接受这样的理念;他有一个好的东西,一定让他的朋友分享……”
在8月10日在和“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谈话中,张跃的“传教士”秉性似乎再现:“每年那么多垃圾建筑和建设垃圾产生,都在说节能减排,上海却还有那么多的单层玻璃,这么简单的事情……所以,大家才会看到我会那么狂热的推广我们的节能建筑,实在是形势太迫切了!”
世博的舞台与展品
基于张跃这种“狂热”,远大的节能建筑项目,在对长沙的“远大城”成功改造之后,经验被运用到了世博园区内--一天之内建成了远大馆。
让人浮想联翩的是,远大馆的旁边,就是国内地产龙头--万科馆--在龙头老大的旁边,制造了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是否有些挑衅的味道?
那是2010年的3月6日,当时的世博园区内,很多的企业馆都已经完工或者接近完工,远大馆的场地上却还空空如也。
早上7时,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绵绵的阴雨中,第一根组件在远大馆的预留空地上开始进行安装。很快,工地上人声鼎沸起来,18辆大卡车按编号依次排列等待在一旁,三辆吊车轮番作业……
居住在远大馆对面耀江花园小区的张先生说,等到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发现昨天还是一片空地的地方,“突然长出了一栋六层小楼”!后来看到媒体铺天盖地的“远大馆一天建成”的报道,他才枉然大悟。
远大副总裁彭继介绍,远大馆现场没有挖掘机、水泥搅拌机,也没有建设工地常见的扬尘,几乎不产生建筑垃圾。而且,通过墙、窗、通风三方面的隔热措施,使建筑本身能耗大约仅相当于传统建筑的20%。
在张跃看来,建筑是全球气温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大来源,建筑行业占全球年温室气体排放的30%,并消耗了40%的全球能源。“不要以为我们一天建成的远大馆花了很多钱,只有两千万,比起周边动辄四五个亿的场馆来说,几乎是一个零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