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创意建筑 畅想未来  > 正文
谁决定本土建筑设计师的崛起?
发布时间: 2010-10-08   来源:建筑艺术网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经没有任何建筑师可以轻视中国, 2004年仅北京至少1.4亿平方米的开复工面积计划就比全欧洲建设量的总和还要高。同时,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建筑市场上,90%以上的建筑仍然由本国建筑师设计这一事实则让“建筑后殖民”、“国外大师试验场”的争议显得有点可笑,著名建筑师在纽约、柏林、东京这些国际大都市留下的作品远比北京密集,糟糕的城市规划和混乱的管理比单个建筑师的设计更容易影响人们的生活。
  但是另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本土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上的落后。还并不是比较单个设计作品和创造力,而是整个建筑行业社会组织化水平的落后。这种系统的落后导致即使有偶然有卓越的设计火花,在建造中也会发生种种变形,来中国旅行的作家村上春树就此曾评论说中国建筑师“有把新建筑做旧的奇特本领”,其实这并不单单是建筑师的责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都将带动对建筑及相关设计产品的需求,但是本土建筑设计师作为一个整体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并借力形成有如日本建筑师那样的全球影响,是比获得奥运会乒乓球金牌复杂得多的课题。

希望中国建筑界能多出现一些“马岩松”(图片来源:百度)

期待本土建筑师的崛起,并不仅仅是出于民族自尊的需要,而是把建筑设计当作创意产业的一部分,认识到建筑设计等创意产业的崛起,将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增长能力,并决定能否在未来成为有自己品牌和文化主导力的新兴强国。中国本土建筑师什么时候才能成长为有原创能力和世界影响的设计力量呢?20008年?二十年以后?或者,你我无法等到那一天?
  现实的图景是,中国大城市的居民现在可以享用世界最先进的产品,19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品、通讯、家电、制鞋、五金制品、纺织服装等行业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制造能力,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这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快速的城市化以及众多就业岗位,也吸引库哈斯带领哈佛大学学生来研究新时代的中国“大跃进”。 
  但是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世界品牌200位中没有中国的身影,加工制造那些著名国际品牌的内地工厂不仅没有品牌,也没有基本的工业设计,连手机、电脑外壳设计也多来自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长期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软件制造、设计、娱乐等“创意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制造业得到的利润不断缩减。产业竞赛的内容已从过往工业化的大量制造模式转向创意和知识密集的文化产业。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日本人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新加坡力图成为 “新亚洲创意中心”,香港财政司长唐英年的最新预算案则第一次给创意工业提供税务优惠。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基本经济面的落后,中国官方一直强调工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也长期处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粗放状态,没有形成系统的创新能力,建筑设计等设计产业是依附在工艺生产与建筑生产上,偏重生产技术与经济性。1990年代起,广告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房地产的大开发,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队伍也急剧膨胀,但是设计文化和创造力的薄弱也日益现露,出现了大量的低水平建筑,满眼是“欧陆风情”、“罗马花园”。因此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能否从单纯吸引投资到转变为国际性的创意中心事关中国的经济未来定位和文化主导能力的大局。未来20年将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将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北京模式和深圳模式
  描述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场景,我想从新纬度进行思考:目前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北京以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背景的大型公众建筑的国际招标,随之而来的是雷姆•库哈斯、赫尔佐格和德姆隆、扎哈•哈迪德、诺曼•福斯特这些国际建筑界响亮的名字,他们设计CCTV新大楼、国际体育场“鸟巢”、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等设计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北京把最显要位置的舞台给了他们,北京也具有把任何事情事件化的能量——2003年是让中国建筑界最为火热的一年。报纸、电视、媒体的卷入导致了关于各种最新设计、“建筑后殖民地”以及建筑革新的广泛争议,国际媒体也开始关注北京和中国的新建筑现象,建筑书籍大量出版,建筑第一次成为文化界关注的中心话题。
  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国际招标、标志性建筑为特征的北京模式是中国整个社会在转型期的象征性姿态。而隐伏的另一条线索是中国南方日益成熟的商业化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迅再次为中国加速,1993年1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私营设计事务所试点办法》,深圳、广州两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合法私营设计事务所,1997年在深圳成立了"中国私营设计事务所"联谊会。和戏剧化的北京相比,中国最商业化的城市深圳教育出了中国第一代市场化的建筑设计师,他们最早打破了国有院所只负责设计设计图纸的惯例,开始学习方案设计之外怎样管理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他们精细的满足业主对功能、质量、进度和成本的高要求,对比例的追求、处理空间环境与建筑的关系都在平均水平线以上,建筑师事务所本身的发展也最为规范,这将是代表未来中国主流商业设计力量。事实上,他们的设计要比大多数来国内淘金的二流国外设计公司更优秀。经过磨练的深圳建筑师从商业建筑师的从小型公建项目和住宅开始,已经开始更有创造性的设计。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