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霞:
虽然我还没有小孩,但是听完各位的分享,让我觉得非常有信心,这对我们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是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畅言网编辑:
刚刚听大家的陈述,我总结了大家作为能够做到管理层中心岗位的职业女性的五个特点:有耐心、有技巧、能包容、能吃苦、有亲和力。而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如Prada女魔头电影中看到的女性管理者尤其在设计行业里的管理形象:泼辣、严厉、不可亲近。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设计单位课题,包括员工流失率,像猎头经常到公司来挖人,男性流动率因此比较高。另外给位从基层做起一直到今天的岗位,如何维持团队稳定是如何在团队中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其优:
人才的流失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困惑,我今天很想听听大家的建议,我只有一些笨拙的办法,就是有什么工作大家一起做,需要加班时就带领团队一起加班,如果哪位同事有困难就设身处地为他考虑,帮助他解决问题,平时多跟员工聊天,建立除了工作以外的朋友关系。
程蓉:
在工作中,人才流失是在所难免的,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可以让公司保持活力。我比较强调的是在选人的时候除了考察应聘人员的专业技术,还要看他的气场是否与公司气场相匹配,是不是能与公司文化相协调。一个应聘者选择一家公司,实际上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以后要面对的业主、顾问都是不同的环境,因此,这也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团队应该有共同的价值观、对生活态度,对建筑的认识,有的是感性的设计思路,有的是理性的设计思路,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设计思路。如果建筑理念相同,这些人长期聚在一起会在工作中成为朋友。因为平时和同事工作的时间有时候会比跟家人在一起还要多,所以选择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是非常愉快的。这样的团队对公司和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管理者自身来说,管理者自己要起表率作用,这些跟公司的文化有关,只要大家的气场相匹配,人员流动率就不会太高,当然一定的人才流动并不一定对团队就不好。

沙龙现场
王其优:
我觉得程总讲的非常好,我很认同。我觉得公司都孕育着文化,薪金并不是员工离开公司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应该看员工的气场与公司的气场合不合,一个团队做事是不是能最大程度发挥。还应该看公司是否能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如果员工喜欢做这个工作,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结交一些朋友,他会越做越喜欢这个工作。
沙左帼:
我们公司确实每年也有一定的流动量,但是很多人在外面工作三到五年后再回来工作的话会相对比较稳定,这样对整个公司来说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概念。
畅言网编辑:
下面我们换一个话题,现在的设计师工作压力都非常大,大家都是怎样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的?
孙曦:
首先还得回到女性的优势吧,女性比较注重家庭和情商。非工作时间一些朋友就会一起到周边休息下,或者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一起去旅游,从个人角度讲,因为家庭也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会送孩子去一些交流和学习的机构,对我也是重新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机会。
程蓉:
我想再谈谈高才说到的高压问题,实际上我认为城市的承受压力也不相同,我觉得适当的给自己一点压力,慢慢的再大的压力也不会成为压力了。另外如果想保持好的状态我觉得还可以去健身房做运动,可以给自己一个非常好的心情,因为“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女性如何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在这方面得到锻炼,长大后就能驾轻就熟一些。回过头来看,建筑师虽然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但也是收获非常多的职业。因为我们杰出的都是美的事物,每次都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项目也是各式各样,像这样的工作会不停的激发我们队更多美好事物的追求,尤其是女性建筑师,我们能保持一种非常好的状态,是生活对我们的回馈。
王其优:
刚才程总的话让我很有同感,上海这个大环境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且非常有活力的,建筑师再怎么辛苦再怎么难过,但有一点是没有烦恼的,就是不平乏: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每天遇到的甲方都不一样,总会有一些新鲜的事情来处理。刚才程总说了一句话我很喜欢,就是建筑师是要用脑来思考而不要用心。刚刚还有一位女士提到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直接变成自己的负担,我很欣赏这句话。这一个项目,应该付出全身心的努力,但是也应该能够收回来,女士们可以给自己买衣服,腾出时间安安静静的看会儿书,包括与小孩的亲子沟通。也就是说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也同时交了一些朋友,自己每天能够有时间腾空一下。人就像一个空瓶子,如果里面装的都是苦恼、委屈的话,不可能很漂亮很美丽;如果把不好的东西每天都及时丢出去一些,甚至一段时间要把以往不愉快的东西、记忆上的包袱抖丢出去一些,这样才是保护女人的最好办法,这样,女人的美丽是从40岁或者50岁开始到了哪一年我就对自己说美丽从哪个年龄开始。
畅言网编辑:
下面是我们的最后一个环节,台下嘉宾及媒体可以向我们的嘉宾提问。
DI设计王编辑:
大家好,我想问一下女性建筑师和男性建筑师在设计风格上是不是有区别,如果有区别的话主要是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曦: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看个人,其实因为建筑设计是建筑与艺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还是要看个人本身的思维思想、教育背景和整体的一个思维。以我们公司案例为例,有些女设计师的作品是超逻辑,推理性的,就像一部推理小说,我们也有男性设计师喜欢扇子之类的元素,所以物品个人觉得这个和思维方式与教育背景有关。
程蓉:
其实我刚才一直在脑子里面搜索有没有一句话能够概括男性设计师和女性设计师设计风格的区别,结果还真是难找。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跟建筑的类型有关系,比如像做一些大型的城市综合体,复杂的技术类型项目的话是感性不起来的,肯定是先要有逻辑的很理性的分析,当然创作肯定多有点儿感性的成分,但是对于男性设计师和女性设计师风格来说的话,我觉得因为在这大型项目当中更多体现的是在他在这个团队组织上的风格区别,或多或少有一些区别,但是我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设计风格的区别不大也不是很明显。
王其优:
我基本上同意两位女士说的话,作品的风格和冲动我们通常理解为是男性所为,我真的不觉得这个方面一定会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当然女性的手法会更细腻,在一些细节上的的处理上或者是室内设计方面,女性在处理的时候会在搭配、协调等方面更体现出女性特质。但是建筑设计上,男性、女性都一样优秀。
蒋亚利:
的确是这样,我也是认为从风格方面来说,男性建筑师与女性建筑师会在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有不同风格的体现。但是男性建筑师可能会单纯的从艺术角度去思考作品,女性建筑师可能更多的从社学方面或家庭方面考虑的比较多,在她们的作品中会在建筑形态上有所体现。总之我觉得是双方各有千秋。
沙左帼:
可以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看到哪个建筑,很少有人能说出他的阴阳性,我认为男性与女性在设计风格上是没有特别鲜明的区别的。但是在管理上,把整个项目的施工、方案等都做好,男女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整个建筑上是看不出来的。
艾麦欧女设计师:
各位前辈都是业界非常优秀的女士,我想问各位前辈在踏入这个行业以后,是否有一份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以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这个职业规划是否按部就班的实施了,如果没有实施,当生孩子、照顾家庭这些事情与职业规划有冲突的时候是怎么化解的?我希望各位前辈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我指点迷经。
孙曦:
首先我认为女性的个人发展是各个部分不可分割的。包括家庭的支持,与孩子的互动,与同事的怎样互动关系,整体而言我认为要达到一定高度是要与人为善,还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要求与自我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程蓉:
刚才有一位女建筑师提出职业规划的问题,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应该有个大的方向但是不一定要有个非常详细的计划,因为计划达不到时就会纠结。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们班唯一一个外地人留到上海,同济大学毕业毕业后被分到宝钢设计院显然外人看来不是很走运,到宝钢那一年那刚好宝钢有人才培训计划,来上海进修几个月,也为我去英国留学也提供了好的机会,去了英国以后从头读建筑我没有兴趣,有个机会我对管理很有兴趣就去读了管理硕士,然后我就去了香港,当然建筑还是当时最热门的专业,就随便去了家公司这是之前所不能预料的,当然学了管理对成就我的今天是密不可分的,职业生涯中也有一些不是计划当中的,计划和变化有时候是不统一的。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分纠结这个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要有一个大的方向,知道自己有兴趣干什么,其他的都不是太重要,到时候就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王其优:
我觉得程总讲得非常好,我也再回应一下。就我自身的经验来讲也是这样的,有一个老师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建筑师是个杂家,建筑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但你可以有很多条路要走。我当时在做多伦多的那个项目时虽然觉得很开心,但是还是有一点委屈。因为我之前在国内做的主要是设计,到了多伦多基本做后期,从施工图开始到后期管理到现场跟踪。虽然委屈我却在那时才真正觉得自己是个设计师。其实每个人是会有点纠结,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年龄。另外我觉得学的东西都不要浪费,把该吸收的精华都吸收到,总归是会有用武之地的。
蒋亚利:
这位女设计师的困惑也经常是我的员工也经常向我提出来的,我认为建筑师是个“杂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更多的是项目管理上的工作,自己的职业发展一定是通过自己的判断规划的如果在工作中发生偏离,一定要跟上司去沟通。刚才提到的企业留人问题,我认为员工的流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没有给员工提供发挥的平台,而在此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女性管理者应该发挥女性的优势。我在工作中经常会提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一个女性管理者要发挥女性的优势,一旦员工工作不开心一般都会有暗示,女性通过她的敏感会及时的跟员工去交流,交流后会发现其实薪资往往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原因是他在工作中不开心,所以平时与员工多交流沟通能够了解员工心里的想法,可以有很好的把控。所以关于自身的发展是需要自己去决定的,员工也应该让直接上司去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是没有不需要纠结的。
沙左帼:
我觉得作为一名女设计师,在职业发展中应当有自身的判断和分析,要了解自身情况并对个人能力有一定认知,这样才会知道是自己是应该继续从事这个行业还是应该脱离这个行业。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经常补充能量,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业务,也可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这样自身的实力与价值会体现在朋友圈上,珍惜朋友向他们学习,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

会后合影
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