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新时代下的新工业建筑  > 正文
新时代下的新工业建筑
发布时间: 2012-09-20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活动现场

李海庆:

其实我们那个项目的层高是10米多,采用横板竖檩的方式,中间加了一道横梁,这样不容易变形,。我们最早也没有考虑增加钢梁,觉得彩板厂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后来觉得只有增加钢梁才是最好的选择。

项聿鑫:

我们这个项目的材料厂家也是说要加槽钢才能解决问题,经过计算,最后我们还是加了一根,我们也是遇到过两次这样的问题。

魏利金:

这个问题以前就不会出现,因为当时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都会把墙架系统做出来,现在是分担给幕墙公司来做。大家都以为专项设计有可能会更好,实际上是不对的。那些专项公司的幕墙结构工程师和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相比水平要差很多,做出来的东西和不能保证经济、合理。特别是幕墙公司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原本结构设计应该由幕墙公司做,但是对于设计院而言,甲方如果不增加设计费就不愿意做了,而很多大型项目的墙架系统究竟是由谁来设计?这就导致幕墙公司与设计院间的互相扯皮,国家也没有相应规定。

项聿鑫:

现在的行业内划分也不清楚,幕墙公司特别是玻璃幕墙自己有一套安装体系,如果没有这种体系他们也不可能会安装。

李海庆:

一些大型幕墙公司还是可以的。

项聿鑫:

当前一些工业项目做得很好,因为相关设计人员是很有经验的。我觉得工业项目的玻璃幕墙、石材幕墙现在都有专业的幕墙公司来做,确保了项目的效果。

李海庆:

我们单位有一位获得过全国青年建筑师奖的同事,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很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是自己做的项目,他都会亲自把关,参与设计的幕墙公司的所有图他都必须仔细观看,现场施工过程也都是亲自监督。他的项目获得过很多大奖,如果建筑师把图画完之后就置之不理了,这是永远做不出精品建筑的。

项聿鑫:

我们院现在也在设计很多工业项目,如果大家都按照国标来做的话,那么以后工业项目就是千篇一律了。我认为国家标准应该是一个基本标准,项目的设计在符合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大胆突破,不一定非要限定在某个标准上。

魏利金:

这与我们国家的体制有关,大家都在考虑设计费问题,没有人去认真研究建筑设计了,“今天签合同明天就出图”,业主认为这样的设计人员很厉害,如果设计院一个月才出图,可能业主就不让你做了。现在整体的风气不好,所以大家没有人去深入研究、设计一个好的作品。而那些获得建筑大奖的设计师可能一年就做一个项目,而且业主也给他们时间去做,于是精品也就随之诞生。

李海庆:

建筑师在工业项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十几年前工业项目就是业主说了算,他们将建筑的体量交给设计师直接去做。现在则不同了,很多建筑师前期和业主的沟通越来越多,在特定的工业项目中,更多的建筑师也在逐步替代工艺流程设计。

孙昊:

孙昊,中国电子设计研究院建研一所建筑师

大家好,我是电子院建研一所的设计师,我们主要是以民用建筑为主,但也接触一些工业项目。在工业建筑设计方面,最初我们是与国外设计师配合,他们做方案设计我们做施工图设计,比如北京国棉文化创意产业园、怀来迦南葡萄酒厂等。现在我们的项目已经扩展到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新问题。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有创作激情的,我们参加规划局汇报的时候做了很多的方案,但是遭到了部分专家的批评,比如做“北京灰”,我们做得稍微出彩一些的时候专家就比较反感,他们觉得在北京就应该做“北京灰”,其实我们也很为难,因为我们在跟业主沟通时发现,围墙里面的人想出来,围墙外面的人想进去,看习惯了民用建筑的人认为工业是美的,而实际用工业建筑的人感觉却不是很舒服。

陈丹:

陈丹,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五所结构副总工程师

我进设计院的前五年主要的业务就是工业厂房设计,之后逐渐根据中元的业务转型承担了医疗建筑、实验室建筑、物流建筑、能源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工程,自05年开始又回归到公司组建的工业院开始厂房建筑设计工作。目前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厂房,基本都采用彩钢板轻型屋面,很少有使用混凝土屋面板的时候,但是从结构专业角度考虑,设有大吨位起重机的工业厂房采用轻屋面并非最佳选择,大吨位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会对厂房上柱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上柱截面不会太小,具有相当大的竖向承载能力,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上看到,某个绿色厂房项目做了屋顶花园,很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如果是采用轻型屋面,那么就很难做到屋顶绿化了。所以将屋顶的承载力合理地利用起来,这就是结构专业和建筑专业有机结合的一个范例。

另外,谈一点我20几年来辅导年轻人的感想,感觉可能现在大学里老师教育传授知识的侧重点与以前有所不同,以前首先需要重点掌握的是一个个单个的构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开始设计整座建筑。而现在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在对建筑的某些细节不是完全了解的情况下,通过成熟的计算软件也可以搭建出整座建筑。然而一旦涉及到具体的阳台、楼梯、卫生间等细部设计时,可能就捉襟见肘了。虽然不能对这种现象的优劣妄下定论,但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如果真心希望自己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那么就应该关注建筑的每一个方面。细节决定一切,其实很多事故都是出在细节上。

可能每一位做工业项目设计的建筑师工作中都存在这样一个矛盾——在建筑专业之前又增加了一个工艺专业的环节。避开工艺专业的产品生产流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谈,在人流、物流的组织方面,建筑师应该具有这方面设计能力的优势,应该可以与工艺师PK一下,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的建筑师会退缩,会受习惯做法的制约。再比如卫生间的设置,有些建筑师在工艺专业资料图上看到卫生间的设置之后,觉得这样就可以了,而没有进一步思考卫生间的大小、位置及合理配置等问题,所以很多细节都值得我们去推敲。作为结构工程师,我真心希望工业建筑发展有一个大的飞跃,现在的工业项目仍然是蓝色彩钢板房子占大多数,无新意可言,感觉有点儿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洪汉宁:

洪汉宁,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五所建筑副总工程师

我觉得新工业项目在建筑设计方面还是发展得很快的,并不像之前传统的工业建筑那样造型比较单调,很多项目都是进行了优化的。这些改变也是通过设计师自身的努力以及业主的要求而产生的,今后的工业建筑行会有更好的发展。

海冰:

海冰,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工业设计研究所结构工程师

现在的工业建筑越来越追求造型的美观,所以在结构方面的节点也越来越多。实际上,建筑师对结构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结构工程师的工作量,我在和一些优秀的建筑师配合工作的时候,觉得一些节点是很好处理的,因为他们会把梁高之类的细节都考虑进去,比如该做造型的时候,利用梁高三维就可以了,不像有些建筑那样,比如做挂板的时候就会很复杂,越是复杂的东西风险就是越大的。

陈丹:

项目中的一些大方向、大的结构体系应该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把控好,否则,在项目后期是很难调整过来的,即使能够调整,也会有先天的缺陷。比如我们以前设计过的“三岔楼”住宅,当时觉得这种形式很好,户户采光,现在这种形式在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已经被否定了,因为这种建筑体系不利于抗震。

李海庆:

一座好的建筑是需要各个专业相互配合而完成的,对于建筑师而言,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们也尽量不给结构工程师的工作带来麻烦。

海冰:

节点越复杂,项目就会存在越多的隐患。

畅言网编辑:

现在的工业项目在造型方面很单一,基本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这种情况如何改变?

魏利金: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很多人都会觉得工业项目一直是这样设计的,所以还是照本宣科地进行下去。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