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案例 > 案例赏析 > 建筑  > 正文
INFLUX建筑工作室台北艺术博物馆竞标方案
发布时间: 2011-08-29   来源:网友柠檬投稿 

INFLUX建筑工作室提交的竞标方案是一个现代的艺术博物馆,他们把台北艺术博物馆设计为一个综合的开发方案,并力图将人们在博物馆里行走的路径转变为一些可以流连观展的地方。INFLUX的一个重要设计考虑就是,如何把人和艺术融合在一起,如何将景观带入到博物馆内,同时又能把博物馆融入到公园里。

“把艺术带入你每天的生活”这就是INFLUX设计这个工程的理念,这个理念将人放在了比展览空间和艺术品更重要的位置。为了让这个浩大的博物馆看起来更加平衡,建筑师把人们的循环路径作为最初的设计点。INFLUX希望把博物馆设计成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建筑,而人在博物馆的整体形象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建筑创新:螺旋式花园博物馆

INFLUX的设计旨在建造一个开放的博物馆,让它成为一个欢迎人们来此享受艺术生活的建筑。博物馆是一个螺旋形的建筑,好像是由一个螺旋坡道绕成的一样,建筑师把它设计为公园小路的自然延伸。这个“坡道”就是博物馆的幕墙,它一直延伸到博物馆的楼顶。经过这样的设计,建筑就成为一个向上越来越宽的螺旋花园,游客可以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欣赏艺术、观赏景观。这条种有绿色植物的坡道缓缓上升(它的最大斜率是4%),这样的坡度让人们很轻松就可以“爬上”博物馆。当“爬到”这条“环路”的顶端时,游客们就可以享受屋顶花园 --- 一个处于迷人的自然环境中的室外艺术看台的美景了。

这个连续螺旋的坡道使整个建筑鲜活了起来。由坡道、露台、展区和休息区组成的楼内网络会让每个游客看到其他游客在楼梯上上上下下、看到人们在非主楼梯上和其它地方交谈、看到游客们进出展区和艺术厅。这样一个欢迎游客的建筑 --- 螺旋花园博物馆 --- 会让艺术专家们和普通市民、旅游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们、不同年龄和不同背景的人们都融入到这个以“把艺术带入你每天的生活”为主题的画面里。

新颖的景观博物馆外型

INFLUX的竞标方案力图为博物馆确定一个全新的定位,而且在考虑展览空间的同时,要减少对公园景观的影响。该工作室的设计策略还包括将两个博物馆和几个公共服务区融合在一个垂直建筑里,让它们在“脊柱”走廊里面共生。作为博物馆的首要特色,这个不断上升的盘旋花园从竖直方向上安排了展区和其它空间的位置,它也提供了去往文化、艺术、商业和休息区域的内部和外部入口,这样将人们带回艺术中去。它会带给游客一次非凡的观展经历:游客好像飘在空中观展一样,而且在观展的同时他们还能观看公园里的景观,这样就将公园、博物馆和景观融合在了一起,好像在邀请市民和游客来此进行一次天空、公园、博物馆、景观的发现之旅。

垂直的可移动、易弯曲的薄板系统使每个展室都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展览活动规模的不同而进行调节展室大小,也方便安装大型的博物馆设备和现代展览设备。有了这个理念,展馆里可以分成多个单独的展室,也可以用作一个大型展示来举行大型展览,或者分成两个或多个大展室。

这种新的、按照形状进行布置的方法不仅保证了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展览空间里,而且保证它看起来不会难看;不仅让它不会抢了里面展品的锋头,而且展室小可以调节,同时光线效果非常好。在展厅一层的中心有一系列的展览空间,这让游客可以欣赏不同的艺术品,而在外面,螺旋花园坡道将不同功能的楼层连接起来,这样,就将展览体验与外面风景融合在一起了。

以人为中心

设计里面有很多因素去让人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游览博物馆,并让人使博物馆鲜活起来,让游客们把感受艺术带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INFLUX的设计力图将这里设计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博物馆。有了这个设计理念,他们把主展区的特点设计成是可以进行即时的和非正式的展览的空间。例如,空中艺术展台(Sky Art Terrace)就被设计成一个室外展区,这里将展览雕刻艺术品,而同时,这里又可以进行其它的活动,像演讲、临时艺术品交易市场、进行现场艺术表演或者户外艺术电影放映和进行赏艺术聚餐会等等。因为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性发展,所以,这座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也融合里一些绿色元素:例如在楼顶安装水吸收系统、地热供暖制冷和在螺旋坡道花园上安装水过滤系统等等。

吸引游客的设计

INFLUX为博物馆设计了一系列的吸引游客策略,标志性的游览地点有:螺旋花园(Spiral Garden)、空中艺术展台(Sky Art Terrace)、画廊商场(Art Gallery Mall),这些空间都对广大公众开放。

螺旋花园里栽种了当地的植物,这就为这里添加了一个旅游亮点,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娱乐、度假。另一个重要地点 --- 位于建筑最顶部、也是螺旋坡道顶点的空中艺术展台,这里是公共室外当代艺术表演展区、名誉堂和三个主题餐厅的所在之处,这里的视野非常好。


 

责任编辑: Bright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