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工程是要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开拓一种“创建两代家庭共同生活文化”的建筑理念。住宅位于一个400平米的地块上,但是地块的东北侧和西南侧的高度差异却有2.5米之高,不仅如此,它的北侧和西侧都是公路,可见该住宅地理位置之特殊。这里的旧宅是由房主在80年代建造的三室住宅,它刚好坐落在这个有点险峻的斜坡地块上。而此次的翻修计划,则希望在这个旧宅上面增建一个有三间卧室的房屋,供其儿子一家居住。

住宅的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既要考虑到住宅的两个房子三代人共同生活的特殊因素,同时又要让每个房屋保持自己的特征。设计理念还要反映这个住宅的“增建、叠加”性质,让人明了它还可以继续进行修整、建造,而不是一个已经定了界限、不能改动的建筑实体。因此,施工工序包括对现有旧房的改造加固工程,以让其能够承载顶层的增建房屋,同时又要对底下两层的融合方法加以考虑,以便让人们知道第三层房屋的叠加之特点。

旧宅位于这个400平米地块的中心地带,这样,它周围的空地就可以作为住宅和周围繁忙区域(住宅的一侧有一所学校和一个庙宇)的一个缓冲地带。房子建造的很有层次感,这样不仅能安装更多的窗户,让房子更明亮,它也将住宅的室内与室外区域融合在一起。住宅以这样的方式与周围环境相连,不只让房子有更好的安全性,也能很好的保护住户的隐私。

为了使住宅长期内都可以保持有多种功能,灵活性就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而位于底层和顶层的两个开放式房间便可以实现之一目标,室内和室外空间的相互融合或者最小的使用室内部分的开口区域(尤其是顶层的开口区域),使住宅的功能区能够长期调整。

因为旧房需要承重,这对它来说就是一个挑战。因此,旧房的室内墙壁只拆除了很少几个,因为它要承担起顶上花园的重量。此外,建筑师还巧妙的添加了一个由支柱和横梁组成的结构,用以辅助支撑。这些横梁不仅加固了旧房的石板,也为上面的草坪创造出了一些区域、承担起了草坪的重量。位于住宅东南角的、长4.5米的悬臂空间为位于二层的木板平台提供大片阴凉,它也突出了住宅的叠加这一性质。

住宅用叠层和迷宫的形式来表达住宅是私人领域这一性质,而这些也要通过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精心设计来实现。玻璃天窗、钢筋混凝土、玻璃平板、圆锥形带有通风设备的天窗、木板和棚架共同调节了光线效果,使住宅的每个区域都能有柔和可触的阳光。此外,住宅还使用了一些环保设计,包括雨水收集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露台花园以及一些刻意挑选的可再生材料为住宅添加了一抹环保色彩。建筑材料上,除了使用一些当地的自然石块、木板和钢筋之外,还选用了一些如氧化瓷砖等非传统材料。这些都来源于“创建一个亲密、温暖、深刻又能适应不断变换的生活方式”这一设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