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数字中国 开启BIM时代(一)  > 正文
BIM——建筑全过程服务的有力手段
发布时间: 2011-01-1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我们理解这二十多年来,在我们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有一些里程碑的标志性的阶段,第一个就是计算机从辅助设计在逐步向BIM建筑信息模型化的阶段发展;第二是从高性能的计算逐步向建筑性能化分析和持续设计方面发展;第三从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到产品数据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我们信息化过程当中,第一步我们做的是计算机绘图,把用手工在纸面上绘工程图搬到了计算机上,它大大提高了我们复制的功能,但这还是画图,我们慢慢从二维平面逐步过渡到一个完整的三维的建息平台,这是一个很大的质的飞跃。能够使我们设计人员直接运用三维的建筑模型来进行设计。刚才很多专家已经介绍这方面的信息。

第二个方面,原来从高性能的计算,以前特别是结构方面的计算,有了计算机以后,提高了这方面计算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计算机的应用慢慢逐渐过渡到通过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性能化分析,这方面可能是未来设计单位竞争的新的领域,也是确保我们设计品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想以后在建筑性能化分析方面,我们手段会更加丰富,我们的服务内容、可利用的软件会越来越多。这一块将是未来一个高附加值的领域。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桦(图片来源:百度)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项目设计或者项目的建设或者项目管理都需要在企业内部要有一个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目前我们项目管理,随着行业的分割,原来施工就是施工的管理,建筑设计就是建筑设计的管理,慢慢我们要逐步引入产品设计管理,它是为我们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这是对BIM的很好理解,但是还需要做许多的工作。

对于BIM,我们理解首先就是我们人类要表达进入三维的形体,我们发明了二维的平面记录的方法,我们在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形成了一个很完善的表达手段。我们建筑师三维的思考最后用二维的表达,让我们施工单位从二维的平面图里面来还原三维的,把一个三维的立体建筑物完成,现在我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原来过渡的二维可能慢慢会退出舞台,设计从三维开始,建造也是从三维开始,性能化分析也是三维开始,可能以后我们的设计成品也是三维的,刚才一个很漂亮的三维分析,最后我们还要根据法律的依据,要画成二维的图纸交给施工单位。当时我在吴理事长也在讨论,可能二维图纸没法复原成三维,这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其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找到了一个回归三维的手段。

第二,BIM不是一个三维的信息,刚才模拟了一个施工的场景是加了一个时间纬度,实际上里面还可以加许多的参数。

其次我们还可以对BIM的三维信息模型进行设计的优化或者性能化的分析。

我们经常说在工程设计领域里面,75%或者说80%,它的造价、成本是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明确了。在后期施工阶段,如果再怎么提高技术含量,提高它的投资效益和作用不会很多。所以从这点来讲,在设计阶段技术含量提高,能够多进行性能化的优化,对我们提高建筑产品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借何关培之前的演讲内容,介绍一下美国建筑业目前跟制造业对技术发展的运用对行业成本的控制或者价值提升的比较。制造业在投入成本里面62%是提升它的价值的,而它26%是无效的,Support  Activity可能它是介于两者之间,可能它是一个过程。那么倒过来看看我们的建筑领域里面,我们无效的投入57%,那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还有很多的浪费。这个我想并不在于它的数据,在于我们利用新的科技提高我们有价值的工作内容或者成本方面,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和舞台,这就是我们坚持走科技发展的道路的一个原因。

从我们集团来讲,我们目前集团的战略一个是全国化,一个是全过程,我们集团正在打造能够为客户提供一门式、一站式的服务,也就是全过程。BIM恰恰是对我们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很有力的手段,所以我们也致力于把BIM成为集团全过程业务扩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最近我们即将要获得一个项目,是一个外省市的,业主就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BIM技术来完成这个项目?”确实市场有这个需求,所以这也是我们前几年努力的结果。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对行业的发展有个突破。

第二,我们通过BIM技术的发展跟运用提高我们的服务价值,也就是说我们现代集团提供的设计产品在技术性能方面要通过技术的手段,应该优于其他的设计产品。

第三,BIM基于全生命周期,我们整个全过程从前期规划到最后建筑设计、施工,最后的使用、维护,我们应该说已经覆盖了建设的全过程。可能物业这一块也有,在我们覆盖的领域里面,会成为我们上下游的业务,同时我们也会慢慢致力于BIM能够发展到政务的管理,包括我们的物业管理,下游的一些产业能够共同来共享我们在设计阶段已经形成的BIM的信息。

介绍一下我们所做的工作,这次我作为评委,看了初选以后的作品,看了以后我有一些体会,主要分成两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是这些设计单位里边有单位组织形成的一支专业团队,它在做BIM的应用。我们属于这一类里面的,所以相对来讲走得比较早。第二个层次都是个人行为,个人感兴趣,做了一点,做得不是很系统,不是很完整,可能还是在不断推进过程当中。我们今年要制定新的五年信息发展规划,现在这一块内容已经作为我们很重要的工作方面。所以我们也在研究是不是又回归到我们以前叫“专业绘图”,有可能就是这种新技术的发展要有专门的团队来做,所以我们是比较看中要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对我们设计进行支撑,让我们的设计人员解放出来,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用他们的才华,主要用在怎么提高设计的品质上面。

 同时,我们在BIM技术探索过程当中,我们也积极参与一些国家的课题。我们参加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的题目,这是我们跟建科院一起合作的信息化的课题。同时我们也在建设部申请到了一个课题,对我们前几十年信息化的发展想做一个很好的回顾,在这个课题上,对我们未来技术的发展。

我们设计前后产业链整合起来(图片来源:百度)

我们目前确实有很多项目,一个是世博会的项目,我们用的比较多,因为世博会的项目它的造型比较复杂,可能从二维技术来讲很难达到要求。还有一些探索性的项目,我们也用BIM工具。还有一些技术上有些挑战的,确实我们用一般的技术很难完成的。比方说我举一个例子,这个连接部位有一个扭曲面,它不是你能画出来的,这个双曲面扭过来,扭成这么一个角度,设计师也画不出来,只能通过三维的模拟找到这个形。而施工单位只能根据提供的三维模型进行加工、施工,这种的技术要求越来越多。如果设计单位没有这种手段,那可能你以后只能是放弃这个方案,改用其他手段,可能从建筑创新上,可能你会少一种途径。

第三个方面,我们对BIM发展的一些思考或者一些建议。我们认为第一个运用了BIM技术,使我们业主对业务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刚刚已经讲了,我们的业主已经要求我们提供BIM的设计服务。这就是一个信号,同时我们在BIM技术应用方面,还能进行技术革新,使BIM技术不单是运用在技术上,在座的很多是软件供应商,设计单位最需要的两个方面:第一个设计创新,概念设计要快。设计有了一个想法马上能够做成一个三维模型,放在一边,接着再想,再来一个,一个晚上可能拿好多方案给业主。如果这一天实现了,那真的是比智力,不是比水晶石的透视图,这个还有一点差距。后期的一些性能化分析这个很强,所以还需要有点创新,跟我们的应用结合起来。第三个产业的发展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全过程的服务,把我们设计前后产业链整合起来,那并不是在一家,但起码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来对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产业发展还有一个,上次我们开客户会也谈过一个观点,水晶石以前很忙,再过一时间可能是我们自己做三维的表示因为发觉我们每一次重大项目竞赛,最后所有的单位都请水晶石做效果图,做三维模拟,所以这个不利于百花齐放。可能以后它们也会慢慢转成其他的服务产业,或者我可以给你提供BIM的建设。第四个非常重要,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技术,这个新的技术怎么来评判,怎么来验收,怎么作为最终的设计产品,能不能拿个三维模型就付设计费?能不能发生的设计问题,通过三维模型找到设计人的责任?这个需要我们在管理的软件,在我们的管理系统上需要与技术进行结合。同时第五个就是设计单位内部,设计流程也会发生变化。

刚才讲的我们协同,它会对你内部的生产、组织结构会有一些要求,如果是BIM它同样也会对你有新的要求或者变化。所以你在传统的设计流程当中,可能会发生比较重大的变动来适应我们新的设计方法的要求。第六我个人认为,随着BIM技术的应用,设计人员把他们从繁重的绘图的事务性的工作当中逐步解放出来,可能真正在设计院发挥作用的是你有想象力、有创作能力,他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能够提供给业主。如果光光是画图的,我估计慢慢地会被机器所替代。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教育培训体系,学校里面应该培训什么样的人,这个可能看得更远一点,随着BIM在我们设计领域的推广、应用,学校里面BIM可能也会作为一项基本的课程,可能也要考试。

因为BIM标准不单是勘察设计领域,不单是建筑施工总包(图片来源:百度)

最后我们也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三维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二维的设计标准或者一个体系非常完备,现在三维来了,我们新的体系从头开始。好像美国已经在这方面着手编制它的BIM标准,国内好像也在编,但是国内编的可能是用科委牵头的,我们建筑设计单位参加少了点。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我们现代计集团,包括我们勘察设计协会,我们积极参与,因为BIM标准不单是勘察设计领域,不单是建筑施工总包,不单是我们最后的用户、客户,它是跨行业的。所以这个标准我觉得我们要有发言权。因为这个游戏规则制定的时候我们也要充分发挥我们行业的要求或者特点。而且我们也希望其他行业能够积极参与,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以在这个新的技术发展过程当中,可能我们要总结前几十年信息技术发展走过的历程来规避我们在前几十年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失去的机会和我们走过的弯路,使我们在BIM这个新的技术发展起跑线上,我们能够做得更加系统、更加稳定。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所思考的一些建议,跨产业是一个互相协同的标准,光是注重于某一个行业,实际上对BIM发展是不利的,政府、行业协会,我们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对我们信息化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我想在未来的发展继续发挥作用。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要政府,因为标准是在政府那里。关键的我讲是标准,包括我们的产品交付的标准,包括我们构件的使用的标准,包括我们软件供应商的标准。

从我们使用者来讲,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更多的好的供应商能够源源不断提供给我们新的产品,而不是每一种产品增加我们学习的成本,应该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我就能很快地运用,而不是重新地换机器,这是对我们行业信息化发展最不利的。所以标准最重要,你定完以后,大家都在这个标准上来进行开放。当然跨行业要整合还有一个利益问题,为什么说要政府?这个行业不是说勘察设计行业,是各个行业一块儿来研究BIM的应用平台的结合。如果BIM技术在不断推广应用的关键时刻,我们想到了这些问题,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BIM发展就会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