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为中国而设计  > 正文
SOM中国区总监Silas Chiow:在实践中不断引领行业标准
发布时间: 2012-09-1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十年磨一剑,风雨铸辉煌,中国建筑设计的十年是向世界先进技术学习的十年,是中国建筑体系融入世界的十年。这期间建筑设计公司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各设计公司在中国全面开花,他们在生存之中寻求发展,走品牌化之路,规模扩张迅速。于是我们又迎来了下一个十年,我们将与您共同探讨,建筑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Silas Chiow

媒体:SOM在中国发展的这一段时间里面,你对中国的建筑市场有什么印象,有什么评价吗?

Silas Chiow:中国每年有1400万人口从农村移居城市,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房屋建设,建筑师们都面临太多的机遇与挑战。十年间,建筑界沧桑巨变,中国的科学技术支撑起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为SOM的全球化即时沟通提供了有利保证,允许美国总部参与规划和设计中国项目,建筑师们可以利用电脑软件直观设计方案的模型图,便于不断修改完善,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的成果。SOM在中国如果仅以建筑师个人喜好来设计建筑,那就无法受到青睐和赞许,我们会选择考虑一些公共需求,比如公共空间内的建筑防火,建筑防震规范等。此外,我们会通过可持续性建筑理念来惠及社会,选用节能降耗的建筑材料以契合国际发展趋势和能源的发展需求。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社会总能耗的50%,2007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对于中国建筑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去思考如何做一个可持续的建筑。综观建筑史,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诸如砖块、石头,在今天仍被使用。思考建筑材料如何符合现代居住需求是当务之急,相信中国建筑师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努力将会得到全球建筑界的肯定。

媒体:为什么SOM会选择进驻中国,是否看中了中国的巨大的发展和设计市场,您认为外资企业围合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谈一下你的感受?

Silas Chiow:过去70年间,SOM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魄力以及发自内心的真诚征服了全球,从公司成立第一天起便在实践中不断引领着行业标准。近年来,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带来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允许SOM在全球版图内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来实现全球各部门间的协同作业,中国同样是我们很重要的“办公室”,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内,SOM所承接的中国项目占SOM全球项目的比重自1%增长到30%。

进驻中国首先看重的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趋势,此外SOM有造诣的专业建筑师和规划师很想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带到中国,以提升整个中国建筑界和规划界的行业标准。希望我们所承接的每个项目有助于实现SOM的价值,我们要不断提升行业新标准,树立行业新规范,刷新行业新记录。希望业内的同行跟SOM一起多探讨,取长补短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

媒体:请问您举例说明一下你们哪个项目是起到了你们引领行业的标准的?

Silas Chiow:这样的例子很多,以大家熟悉的金茂大厦为例,SOM在1994年赢得金茂大厦设计时,中国尚缺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规范和结构规范,SOM以自己丰富的消防设计经验,协助中国规划部门、结构工程师等制订了中国超高层建筑的防火规范。相信在金茂大厦完成后我们已经创造出了一个高度,接下来建筑师们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去追求一个更高的行业标准。金茂大厦很多材料需要从国外引进,如今,SOM所设计的90%的中国项目已使用本土材料,这也是对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一个实践。第二个我想举的例子是正在建设中的广州珠江大厦,这个大厦将会成为新的行业标准并引领未来超高层写字楼的设计趋势。这栋69层高的摩天大楼不仅仅能够节能,还能自己产生能源,比如靠楼顶吸收阳光,供给大楼的能源需求、建筑的立面设计能够利用风力推动涡轮发电,以做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之需, SOM创新性的可持续设计实现世界上第一个零能耗大厦。无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我们都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媒体:你们在高层和超高层设计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在中国如何将SOM的牌子和技术、理念贯彻到中国来,SOM在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战略吗?

Silas Chiow:SOM的业务领域并不仅限于超高层建筑设计,我们同样关注校园、机场、室内设计等,我们主动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为业主,为使用者创造价值。对于SOM的设计师来说,建筑最终用户的需求是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解决了用户对于大楼的需求后,接下来我们才会关注造型方面,思考如何将建筑造型和大楼功能最大程度的契合起来。

中国的地质地理条件跟其他国家差别甚大,我们始终认为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历史背景的建筑,应该呈现出自己特有的一面。很多欧洲过来的建筑师喜欢简单的移植以往的设计,而忽略考虑当地使用者的需求,此类本土化是不成功的,不是我们SOM的工作方式。我们的另一个理念是不会去宣扬设计师而会去宣扬一个团队。众人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认识SOM,而非个人,SOM不会只强调设计师的成就及功绩,我们强调的是团队的配合协作,也就是SOM的品牌。

我们拒绝承接不具备公共交通设施的城市规划项目,武汉曾邀请我们参与中央商务区项目,当时政府只准备投资建造一个地铁站,SOM出面与副市长协商,倡导使用公共交通设施来减少车辆行使对环境造成污染,政府最终同意建设了三个地铁站,我们相信这样做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在美国人们鼓励使用可降解的材料,为美国赢得了绿色国家的称号,以前美国人常使用汽车出行,但现在普遍使用公交出行。SOM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建筑项目中,在日常的办公活动中时刻注意环保及可持续性的发展,譬如,SOM上海办公室的茶水间会对金属、塑料、玻璃类等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我们通过日常的行动鼓励员工争做有责任感人,使SOM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们要为这个社会负责,要为这个社会的环境和未来负责。

媒体:SOM在拥有了1400多名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作品遍及美国和40多个国家,SOM在中国目前的规模你认为还会有再扩张的可能吗?

Silas Chiow:SOM全球雇员目前有1400名,建筑师的扩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970年时,SOM在美国曾有7-8个办公室,20年后我们的合伙人认为那并不科学,而倾向于把来自不同地方的专家放在一个办公室里,让他们可以更好的交流,以追求更高的设计质量。因此在1990年时,SOM重新调整了公司布局结构,办公室数量缩减为五个。我们希望具有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在同一个办公地点之中互相学习、协同工作,以实现建筑设计成果的最大化。SOM进驻中国已经有几年时间了,我们的长期策略是以一种有远见的增长方式确保作品质量。实际上SOM上海在过去的6个月当中突飞猛进,技术员工从6人增加到了20人,我想现在正是公司在中国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我们选择吸纳非常优秀的人才,并让他们在不同项目中得到磨砺和发展,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对设计质量严格把关。因此我们会选择相对缓慢但有质量的发展策略,它将确保让我们在中国越走越好。

媒体:请问一下您认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录用的话有几个素养,还有你们有一个SOM基金有建筑了一些中国的学生去哈佛读书,你们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

Silas Chiow:SOM需要一个聪明的好学者,建筑师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卓越的天赋,还需要掌握许多非专业领域的知识,诸如社会学、美学及心理学等等。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建筑师,接受各类培训、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先机条件。

SOM的优秀员工并不都毕业于耶鲁或是哈佛,但他们一定都有很强的求知欲,有追求新东西的强烈欲望,此外,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我们看重的要素,一些独具天赋的建筑师并非会是很好的团队合作者,在美国,大家比较善于团队作战,但是在中国,这个方面还需要改善。管理人员,设计师,机电工程师,技术人员只有通过合作沟通,才能创造杰出的设计作品。我们SOM一直寻求兼具“学习者”及“团队合作者”品质的员工。

这次颁发给中国学生的奖学金是由SOM基金会提供,这个机构没有任何盈利目的,是独立SOM公司商业运营之外的一个组织。这些奖学金是我们的合伙人以私人的方式捐助,目的是为寻求有设计天赋、有与众不同的设计视角及切入点的优秀中国建筑学学生,SOM基金会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师而言,去世界各地参观考察风格各异的建筑,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 加强他们在文化上、建筑美学上等方面的修养。SOM希望他们回国后,能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为中国设计出更多、更高品质的建筑。

媒体:你认为未来中国的建筑设计公司会趋于细分化专业化的趋势吗?

Silas Chiow:是的,我们的设计分工会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化。SOM的设计师中有专门设计机场的,有专门设计会展的、医院、学校的。在全球行业经营愈来愈趋向细分化专业化,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社会需要对某一领域精通的“专才“,我们不会逆势而行,会趋同世界的趋势。

媒体: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建筑设计公司并购的,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后因为资质问题并购国有的建筑设计公司,您怎么看待这个的,以后SOM会并购中国的建筑公司吗?

Silas Chiow: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并购成为外资进入新市场的最快方式。通过并购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本地市场的客户人脉,市场认知等。SOM目前以外商独资的身份进入中国,经营范围只局限于概念性的规划,我们当然很希望涉足方案设计等方面,成为一家有设计资质的外商设计公司。但我们对于并购国内企业的担忧在于,一、被并购本土企业的员工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SOM公司的理念,想要真正让他们成为和SOM在同一个轨道前进的人,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不一定奏效。二、与一些全球连锁经营的企业不同,建筑设计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SOM在中国很难仅依靠简单的“移植”便能取得与SOM在国际建筑设计业界同样的卓越成就,出于对设计作品质量控制要求的考虑,SOM暂没有并购国内企业的打算。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