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 正文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评上海市智慧型水上浮动城市
发布时间: 2009-12-21   来源:网友烟波的蓝投稿 

智慧型浮动城市,它是城市被淹没后人类的避难所,也是当下节约用地、能源自给的高效建筑。

未来,如果因全球变暖而被上升的海岸边城市,我们可以住进建于水上的“浮动城市”,那里没有汽车和柏油马路,生活比陆地上更平和。这个拯救人类于海水的计划“智慧型浮动城市”,是荷兰建筑设计团队“Deltasync”的作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水上浮动城市。

在荷兰人们有围海造田的传统,人们相信与水世界的战争将会带来新的土地。这种与之作战的想法将面临着人类目前无法克服的障碍,但却也催生了“浮动城市”这一设计理念。那就是将人类的生存空间彻底溶于大自然,随着自然的脉搏而律动,这才是可持续的城市解决方案。

也不说建筑师的异想天开,而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体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是要考虑所设计的作品对城市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改造与适应。

随着全球气候变暧,海平面的上升,沿海城市会逐渐被海水所浸吞,如果是传统的想法那就是水进人退,或者是采取荷兰式的围海造田,人与海水斗争。但前面这些都是被动式的,短期的,不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最好结果。

反过来思考,动与不动只是参照物不同产生的结果。如果让建筑物动起来,那海水就相对来就是静止的了,所以荷兰建筑设计团队“Deltasync”的作品------智慧型浮动城市,正是改变传统想法,让建筑物随着海水的上涨而上升,那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再考虑到海浪对建筑物的冲刷所产生的能量转变成给建筑物本身提供电能供应,那只要处理好建筑物本身在什么情况和状态下在海上浮动,浮动的幅度对居住在其中的人的负作用最小,那这种方式就可以接受,如果建筑物空间足够大,那就是另一个海上城市,具有陆地城市一样的功能。

未来的浮动城市效果图呈半圆形,外表像蜂巢,内部有一个多功能礼堂、3D 电影院和酒吧,还有大型购物中心、剧院。居住其中的人生活环境的改变——周围不再是土地,而是海水——却没有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浮动城市里的人,可以很方便地与陆地上的人联系,其生活方式,和陆地上相比,不会有太大改变。

我们想尽量少改变人们目前的生活。变化一定会有。在水上生活,会让人宁静,因为水能让人平静下来。人们还可以在自己房间里钓鱼,把钓鱼杆从窗户伸出去就可以等着鱼上钩了。人们在浮动城市里相互尊重,也尊重自然、环境,不会有污染。当然我们倡导的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十年、二十年以后,也许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没有交通阻塞,汽车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环保交通工具。人们也会继续种粮食,不过种植的方式可能会有新突破。

“浮动城市”的方案中,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是一个完全溶于自然的清洁城市。城市的主体建筑是呈蜂巢六边形的框架结构,上面覆盖着薄膜结构。这种薄膜结构利于建筑储存能量,并能优化建筑内部的温度循环。而建筑的热泵系统则将建筑和水体形成一套完整的热能循环体系,使浮动城市时刻处于适宜的温度。城市的基座采用浮材制成,并装配有将海浪转化为电能的潮汐发电装置,用于建筑供电,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城市在水面上的平稳性。这是一座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这些设计源于团队独特的设计理念。

陆上、水上自得其乐。设计师不仅希望浮动城市成为人类未来的避难所,也希望现实中水上城市能减少对越来越稀缺的土地的占用。“水上城市是一个可以在拥挤地区释放出空间的城市,是现在可以达成的虚拟概念。”

然而,将城市构筑在大海之上,这个方案毕竟太过科幻了。只有在电影《未来水世界》里曾看到了悲哀、黑暗的人类水上生存的景象。然后,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方案里,未来的水世界也可以成为另外一副样子。只是它会更加环保,还是加剧环境压力呢,这个在它问世之前,谁也说不清楚。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