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用世界语言引领中国设计  > 正文
白林:以建筑思想家为目标
——访北京白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白林
发布时间: 2011-06-1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独特的思想集聚地

畅言网:建筑师在其他国家不能像在中国,可以去设计那么多项目、实现那么多梦想。如果让您回顾一下归国创业的历程,您的所得和所失是什么?

白林:所得等于所失,这是真理,是自然规律。要真正明白了,你就敢于失去,尽量失去,失去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大,得到的也越大。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我们在公开地向政府讨要设计费,因此,我们肯定会失去一些项目。但是从长远看,我们肯定会得到更诚信的、更好的、更高端的甲方请我们做项目。看似失去很多,其实得到的更多。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相信社会。我们相信社会上好人永远是绝大多数。我有一个认识社会的理论——“七个好人的理论”(简要地讲,就是把社会比作是由十个人组成的,至少七个人是好人)。有理论指导,我们就敢于做很多事情,敢于做公开向政府要账这样的事情。敢于做这个事情的基础就是: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人民的正义感,相信这个社会,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好人。你真心地给好人做好事,永远会有市场。当然会有艰辛。这个艰辛的过程也会让我们得到很多。实际上我从留学到今天创业,得到的收获非常多,感觉没有失去什么。所谓的失去大都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愿意做的事情也就无所谓失去。建筑设计这个工作让我要用大量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学习思考都是认识社会,认识设计、认识世界,认识中国的机会,并不感觉失去了什么。把在国外看到的好的建筑、好的城市、好的环境,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拿回来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同胞做更多、更好的设计,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是多么大的收获呀!

 畅言网:当今中国几乎汇集了各发达国家的“建筑语言”,一些海归建筑师事务所正在迅速成长,您如何看待海归建筑师的竞争优势?如何巩固优势、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白林:首先,能够让各国的“建筑语言”汇集中国,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和文化自信。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有利于中国的建筑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但是从建筑风格上讲,它可能会是一时间的流行,最终不会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 我觉得,海归的优势和劣势是同时存在的。劣势是我们所处的这个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基础和制度很不完善。中国是人情社会,而海归建筑师大多受西方理性思维的影响,比较缺乏通过情感交流开拓市场的能力,这方面可能是海归的弱势。对最新的设计理念国内的甲方也不一定接受。有这样一个例子。江西某地一个地产商委托我们做设计,我们给他做了很好的方案,他不但不接受,还抱怨说,我们不给他用心做设计。无奈之下,让一个刚入所的年轻学生很随意地出了一个方案,反而被他大加赞赏。这说明一个好的设计,不仅是要有好的建筑师,更要有能够理解它的好甲方才行。海归建筑师的优势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反而是劣势。

海归建筑师事务所由于资质等的限制(据我所知几乎都没有甲级资质)就失去了很多的机会。特别是有目前的体制机制的束缚,严重阻碍了海归建筑师事务所才与其它(国有大院、国外设计机构)进行平等竞争的机会,机会不平等。无法参加高水平高质量高要求的竞标。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严重阻碍中国自身的建筑设计水平提高。对创新人才的发现,发挥其作用都相当的不科学、不合理、不有益。很重的一点就是,管理部门的思想不解放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海归建筑师事务所的发展。但是,我还是相信中国的建筑大师会出自包括海归在内的个人建筑师事务所。这是建筑设计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我的体会是:一、要想作出杰出的建筑作品,就不能太商业化;二、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建筑师个人的创造力和个性。三、要有很强的独立性。这些在国有大院和民营大院都比较难以实现。大院大都以盈利为第一目的,有产值任务,很难做到不商业化运作。个人事务所则可以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

但是,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独立个人事务所是被挤压的。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一些大的开发商大多都有“崇洋”心理。 他们看不起中国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对自己的文化没有自信,甚至竞标全部选外国建筑师。但是他们做的设计规划大多不符合中国国情。吴江的国际竞标就证明了这个一点。 从理论上讲,海归建筑师应该是最有优势的设计师群体。其优势就在于:他们一方面在国外学到了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国情、文化土壤、实际情况比较熟悉。而国外设计师对中国国情和文化土壤等深层东西了解不深。而非海归建筑师又比较缺乏基于国外生活学习所体验的对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深刻理解。而在这些方面,恰恰是海归建筑师的优势所在。有两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观点。

一个是一个私人岛屿规划设计的例子。一个海归的成功企业家,买了两个岛屿想做规划。他找了三个建筑师:一个是德国建筑师,一个是意大利建筑师,一个就是我。分别请到当地考察,之后做出方案。甲方先请了德国建筑师。我谏言,国外建筑师理念虽然先进,但对中国文化理解不够,恐怕作出的东西不适合中国国情。甲方老板说:我想办法让他理解中国文化。于是,除了让他看了用地,并让他考察了当地两家寺院。德国人很认真,拍了很多照片和录像。之后拿出了一个寺院风格的规划建筑方案。甲方看后无语,并辞退了意大利建筑师。

讲解最新项目情况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