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用世界语言引领中国设计  > 正文
都市实践:实践是我们批判的工具
——访都市实践事务所合伙人刘晓都
发布时间: 2011-06-07   来源:网友余温里的流年投稿  转载自:都市实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畅言网: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所在的事务所发展历程?

刘晓都:虽然那时候通过为外国公司当代理回到中国市场是一种流行的选择,但从开始的那一天起我和孟岩、王辉就一致决定了 URBANUS不选择此种方式回国创业,因为这种方式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建筑理念的纯粹实施打上折扣。我们的心中有一个蓝图,它是一条通向崭新天地的道路,这里没有人走过,我们需要从零开始。

URBANUS 的第一个固定办公地点是南山区一个叫做荟芳园的三室一厅的住宅单元楼,是我们当时生活和工作的共享空间,只有一个初级设计师助手。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可以说是相当“高科技”: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记录草图或手写报告;依赖刚刚兴起的拨号上网的互联网在深圳纽约之间传递信息和图纸;使用当时刚刚流行的ICQ网上通话软件进行交流。那时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不稳定和缓慢让我们吃尽了苦头,也让我们最终认识到虚拟办公(virtual office)对于建筑设计这种现场性极强的职业的局限性。不过占据纽约作为世界设计中心的优势,利用深圳两地时差,通过紧密的合作与互动,这种配合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相当默契和卓有成效的。1999年地王城市公园项目的设计工作便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的。之后孟岩也开始了纽约深圳两地往返的生活,记得他们夫妇在2000年元旦还在深圳坚持工作。

海中国美术馆

这期间公司的项目并不是太多,我们真正进入到建筑师的创作状态里,亲手画草图、电脑制图,并和工地配合。一些方案由于过于理想化而停止于设计阶段,主要完成了新天国际名苑、大梅沙心海假日公寓、深圳人民桥雕塑、北京京东方科技园规划等几个项目。幸运的是,地王城市公园很快得以建成,其高设计质量和高完成度首先向深圳人民展示了URBANUS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全新的诠释以及其设计实力。这一项目的成功回报了孟岩、王辉和我于纽约深圳之间艰苦的异地合作,同时也使我们对URBANUS的前景充满了信心。2000年2月URBANUS迁入罗湖区宝安南路的国都花园的两套公寓,2001年在附近的茂源大厦租了三百平米的写字楼,公司终于走上正轨。项目范围开始涉及包括深圳规划国土局办公楼、地铁大厦、宝安中心广场在内的许多大型公建项目的设计工作。

2003年5月深圳公司正式迁入了位于华强北的新办公室。随着深圳公司的日渐兴旺,设立北京公司的战略问题就摆到了议事日程上。首都北京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地方,对于我们始终有着地心般的引力, 到北京去是URBANUS发展的必然。2003年春天URBANUS北京公司在非典的特殊时间里成立了。 初到北京,赶上奥运建设的浪潮,并幸运地在数码北京项目上中标,公司在北京的发展前景可喜。这一段时间,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URBANUS从零开始的成功。当初拟定的初步发展目标都实现了, URBANUS中文名字也由“都市国际”正式更名为“都市实践”。URBANUS 是都市实践几位合伙人的的共同理想,创业之初从未计较过个人的牺牲,这为多年来的彼此之间的默契合作形成了坚实的基础,个人利益要服从于公司的利益也是我们恪守的原则。

这种“城市介入”,不仅仅表现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更是作为一种实践策略浸透在URBANUS都市实践的单体及景观设计之中。在深圳公共艺术广场的设计中,URBANUS都市实践从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开始介入,将一个城市里剩余的一块公共用地改造演绎成制造新城市文化的独特的城市空间。深圳规划大厦的设计,超越了设计一个功能合理的现代的办公楼的简单目的,去探求在新的城市文化条件下,应赋予政府建筑的形式与形象。数字北京大厦则是在一个更广义的时代精神层面上,让建筑作为时代的宣传队去感召普通的市民。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